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探索系列丛书发布

到2025年,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与绿色低碳发展规范在上海大中小学普及传播,绿色低碳理念进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今天(6月11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上海市学生生态环保节开幕式暨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论坛上,第二届上海市青少年“双碳”方案提案大赛启动,“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探索”系列丛书发布。

作为学生生态环保节重要活动之一,首届上海市青少年“双碳”方案提案大赛上,学生们立足自身,发掘、研究身边的“绿色”议题,围绕节能降碳、资源循环利用、生物多样性等领域,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不仅加强了同学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也激发了青少年对环境保护的热情。本届大赛希望带动更多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用洞察力、创造力、想象力,提出高效、有趣的“双碳”方案,为建设美丽上海、美丽中国建言献策。

最新发布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探索”系列丛书,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系统规划、科学设计,融入了上海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凸显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和绿色低碳生活习惯的培养,培养青少年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据介绍,上海的环保专家、教育专家以及长期从事生态环保教育的一线教师编撰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探索”系列丛书,整套丛书一共三册,即《生态小天使》《生态小卫士》和《生态志愿者》,分别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主要是唤醒他们蕴藏在心底的与大自然的亲近感,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对大自然的爱;针对小学高年级阶段,给出了很多日常生活的场景以及简单的实验设计,推动学生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养成低碳生活习惯;针对初中阶段,着重于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资源、环境国情,认识生活中践行绿色低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续还会编撰发布适用于高中学段的《生态探索者》,引导同学们综合多学科知识,探究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提升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

市教委发布的《上海市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关高校初步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升;统筹考虑教育发展和师生生活需要,明确学校节能降碳的政策措施,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到2030年,实现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的系统养成与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多层次绿色低碳理念育人体系并贯通青少年成长全过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碳达峰碳中和一流学科专业和研究机构。

为进一步将生态文明教育落到实处,市绿委办和市教委共同推进“绿化精品课进校园”项目,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海植物园、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等单位成立了绿化课程教研组负责课程研发、整合并送课入校。试点单位代表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和虹口区教育局现场签约,未来,将有更多、更系统的绿化精品课程进入中小学校园,丰富学生课堂。

这届环保节由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绿化市容局、市交通委、市机管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团市委、中国福利会十部门共同主办。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论坛上,上海植物园副园长、研究员吴鸿,上海市减污降碳管理运行技术中心博士、高级工程师赵敏为同学们作题为《植物生物多样性与生活》《双碳战略下全面低碳新模式》的专题讲座。

栏目主编:徐瑞哲

本文作者:许沁

题图来源:上海教育

图片编辑: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