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正式开始网络宣传,进行国安教育。成立40年来,以低调著称的国家安全部既没有公开对外的官方网站,也没有在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网上能查到的相关信息较少,被亲切地称为“隐蔽战线的同志们”。
8月1日,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众号便发出了亮相以来的首篇推文:“反间防谍需要全社会动员!”。8月2日,该公号推出第二篇推文“依法惩治间谍行为与尊重保障人权并重”。
8月3日,该公号重磅推出国家安全机关形象宣传片《有我》,并发布“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怎么办?国家安全部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一)”,进一步对如何反间防谍给出具体指导。
那么国安部官微上线为何聚焦“反间防谍”?解开神秘面纱的国安部又为何特别强调全社会动员?直新闻连线相关专家带来权威解读。
与时俱进 反间谍法修订适应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要求
反间谍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极强、保密要求极高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反间谍工作“只做不说”或者“做多说少”,但这种局面正悄然改变。
今年5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
“法治思维、基层基础”引人注目。
6月5日,国家安全部党委书记、部长陈一新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题为《全面提升领导干部能力水平,加快锻造新时代国安铁军》。文章对新时期国家安全队伍建设提出了细致而严格的要求。在“强化自我革命,与时俱进全面提升国家安全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章节,陈一新提出:要加快提升协调水平,带头做良好内外环境的营造者。要加强部际协调,完善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汇聚党政军民学各战线各方面各层级强大合力。要争取工作支持,善于借势借力借智,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10”中国人民警察节等为重要节点,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环境。
“汇聚强大合力、争取工作支持”也被视为国家安全部逐渐“走向台前、对公众发声”的信号。
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披露了多起间谍案,中国反间谍行动的成果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
例如2021年4月15日披露的李亨利案,直接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插手香港事务;10月31日国家安全部披露三起危害重要数据安全的案例,深刻展示大数据环境下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2023年4月15日披露的赵学军间谍案,其被境外间谍机关拉拢的地点、手段等均交代清楚,是一起典型的科技领域内重要岗位人员被策反拉拢的案件。同期披露的韩潇案,属于境外间谍机构拉拢、策反基层公务员的典型案例。2023年5月16日,中国政府披露美国公民梁成运间谍案……这些成果都体现了大国竞争背景下,中国反间谍行动的日益成熟与自信。
反间谍法的前身,是1993年制定的国家安全法,主要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履行的职责,特别是反间谍方面的职责。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国家安全专门法律。2013年11月,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的理念、政策在国家顶层设计中不断强化。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反间谍工作也逐渐法治化、透明化。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2017年,《反间谍法实施细则》公布;2023年7月1日,修订后的《反间谍法》实施。反间谍工作完全纳入法治轨道。反间谍法是在原国家安全法的基础上修订出台的,是规范和保障反间谍斗争的专门法律,对于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变局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具体到国家安全领域,则代表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9年前相比,我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已经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针对维护国家安全这一主题,列专章进行阐述,更彰显出国安问题的重要性。
形势严峻 美情报机构黑手伸向中国 反间防谍刻不容缓
7月2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的“阿斯彭安全论坛”上对与会者表示,cia(美国中央情报局)目前在中国设有特工。他声称“我们已经(在重建中国的情报网络方面)取得了进步,并且近年来我们非常努力,以确保我们拥有强大的人力情报能力,以补充我们通过其他方法获得的情报。”
在公开场合讨论对外国的情报工作尤其是人力情报工作,是情报界的大忌。伯恩斯这番表态非常罕见,迅速引起舆论高度关注。要知道,2017年5月,《纽约时报》曾以“美国在华间谍网被毁”为标题报道称“2010年以来,中情局在中国的间谍网络遭到严重破坏。人力情报搜集工作濒于瘫痪。”现如今,伯恩斯的回应相当于在客观上证实了《纽约时报》的报道,也向外界传递一个重要信号:cia已经招募了新的间谍。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夏正林指出,伯恩斯所提到的“人力情报能力”,指的是一个大类。随着时代的发展,间谍行动的种类日益复杂、多样,不仅仅局限于战场,还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7月26日,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武汉市地震监测中心部分地震速报数据前端台站采集点网络设备遭受网络攻击,相关的地震烈度数据极有可能被窃取,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有证据显示,此次造成攻击的幕后黑手,来源于美国的情报机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安全研究所副所长严帅强调,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国对华情报渗透必然会加强,这也意味着,在没有硝烟的隐蔽战线,博弈和斗争也必然会更加激烈。
完善内容 丰富反间谍斗争“法律武器库”
7月1日起施行的《反间谍法》共6章71条,在2014年《反间谍法》基础上,新增条文29条,修订条文41条。本次修订的重要内容是对间谍与反间谍各项规定的全面充实、完善与细化,以法条形式更全面、更细致地回答了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间谍?如何更有效地防范和打击间谍活动?如何在防范打击间谍活动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公民、企业及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看,新法突出了反间谍工作特点,对间谍行为做出进一步充实和细化,规定了间谍行为的六种类型,明确不同类型间谍行为的主体、行为和对象,完善了安全防范规定、反间谍调查处置措施,以及法律责任,增加了反间谍行政执法职权、对反间谍工作的保障与监督,将“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纳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新法规定的第二类间谍行为中,在旧法“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基础上,新增了“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将主动积极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写入法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旭指出,“投靠”的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应该是更强烈的,“投靠”实际上就是说他丧失了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忠诚。
与此同时,新修订的《反间谍法》还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反间谍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反间谍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研究、解决反间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规定了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等在反间谍工作中的安全防范责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建设,这是立足长远的治本之策,必将对各类间谍活动形成有力震慑。
全民共担 筑牢人民防线织密反间谍法网”
值得注意的是,反间谍工作不是国家安全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需要人人参与、全民共担。新修订的反间谍法第二条规定“反间谍工作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积极防御、依法惩治、标本兼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安全研究所副所长严帅认为,反间谍法出台后,普法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广大群众要增强反谍保密意识,反间谍斗争不只是专门机构与特殊职能部门的事情。要意识到境外间谍机构对我国家安全利益的刺探与侵袭是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的,其情报搜集触角可能伸向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维度、层次与角落。
夏正林指出,作为我们普通人,既要遵纪守法,不做间谍的帮凶、不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也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一旦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情况,及时拨打国家安全机关受理电话12339进行举报。牢固树立反间谍意识,定能形成守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作者丨李帅,深圳卫视《决胜制高点》主编
栏目主编:秦红、顾万全、张武、赵翰露
文字编辑:宋慧
本文作者:直新闻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