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何有陈赓手绘的形势图?《上海市馆藏革命文物精选》首发第一辑

1954年,上海鲁迅纪念馆员工在整理鲁迅遗物时,一张纸片从书刊中掉落出来。纸片不大,已经泛黄,纸上的线条曲曲直直,文字忽隐忽现。定睛细看,写的都是湖北、河南、安徽一带的地名,像是张地图。纪念馆工作人员赴北京请陈赓同志辨识,这正是他手绘的鄂豫皖根据地形势图。

1932年陈赓与鲁迅会晤时手绘的鄂豫皖根据地形势图

鲁迅怎么会有陈赓画的形势图?这源于二人在上海一次特殊的会面。

8月18日,《上海市馆藏革命文物精选》(第一辑)在上海书展首发。来自9家参编单位的讲解员为读者带来“不忘来时路,永远跟党走——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1932年陈赓与鲁迅会晤时手绘的鄂豫皖根据地形势图,正是上海鲁迅纪念馆的珍贵馆藏。上海鲁迅纪念馆讲解员程欣向读者娓娓道来——

1932年,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实行战略转移。陈赓因腿部伤势严重,行动困难,党组织决定让他秘密前往上海医治。11月,陈赓拖着负伤的腿来到上海。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同志们都很关心苏区情况,陈赓向他们讲了鄂豫皖军民在历次反“围剿”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舍生忘死的斗争故事。党中央对此非常重视,中央局宣传部将这些材料油印成册,交给冯雪峰,请他送给鲁迅先生看。

鲁迅看了这些材料,深受感动。他听说陈赓还在上海治病,好几次提出想见陈赓。1932年深秋的一天,陈赓在冯雪峰的陪同下来到鲁迅家中。陈赓向鲁迅讲了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形势、历次反“围剿”的战斗过程,也谈到了苏区的生产建设、人民生活。为更好了解鄂豫皖军事形势,鲁迅还特别请陈赓在他的文稿纸背面画了这幅鄂豫皖根据地形势图。这一天,鲁迅用暗语在日记中写下“1932年11月10日,雨,合义昌煤号经理王君来兜售石炭”。

为更好保护利用宣传上海的馆藏革命文物资源,进一步推进全市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上海市馆藏革命文物精选》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组织本市相关革命场馆编写,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辑收录馆藏革命文物共计181件/套,已于2021年3月通过《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向社会公布,均为一级文物,分别收藏于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韬奋纪念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上海公安博物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虹口区文物遗址史料馆等9家场馆。这批革命文物区域分布“广”、时间跨度“长”、类型范围“全”、内容主体“红”,勾勒出上海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伟大革命精神。

重要革命遗址旧址是生动的党史“教室”,散布于各革命场馆的历史文物和珍贵档案是鲜活的党史“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说,对这些革命文物进行集中统一梳理,让收藏在博物馆、纪念馆、遗址旧址中的文物“活”起来,既有助于更好地宣传上海的革命文化资源,让广大市民、游客在珍贵的革命文物、厚重的历史资料中切身感受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也是上海出版界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据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介绍,依托《上海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上海市馆藏革命文物精选》系列丛书将继续开展后续编写工作。依托这些资源,本市持续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宣传教育,系统推进红色资源的发掘保护、理论研究和社会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红色统计——中央苏区调查统计史料汇编》也在上海书展与读者见面。主创之一、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津与读者分享了新书编写和出版历程,回顾从红色起点上海到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江西的历史传承与革命发展。

《红色统计——中央苏区调查统计史料汇编》回溯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依靠统计分析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历史,再现红色统计事业蓬勃发展,日益走向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的探索历程。全书收录200多篇文献,110多万字,既是调查研究文献的汇集,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承。

本文作者: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