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将于2024年正式首航。豪华邮轮载客量大、航行周期长,船上需要配备小型医疗中心,配置一定规模符合国际标准的医疗器械及药品,才能满足邮轮乘客和船员的医疗需求。
然而,在目前常规的一般贸易项下,“爱达·魔都号”的建造单位外高桥船厂由于无法进口装配相关医疗物资,结果会导致邮轮无法取得船级社认证,并进一步影响邮轮的按期交付。日前,从市商务委传来消息,市商务委、上海海关、市食药监局三部门针对国产首制邮轮医疗物资进口装配这一新课题,千方百计查找政策突破口,最终寻觅到了既合法合规又能推进项目的方案。
今年3月,上海市商务委“应对外贸格局新变化 促进上海贸易高质量发展”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公司”)在委托外高桥船厂建造国产首制大型豪华邮轮过程中,采购装配进口医疗器械和药品方面遇到困难,影响邮轮正常建造和按期交付。
原来,按照中国医疗器械和药品进口管理办法,外高桥船厂必须先取得医疗器械和药品经营许可资质,同时,其进口的医疗物资按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须完成进口注册或者备案管理。但外高桥造船厂作为一家船舶建造企业,无法满足以上条件;难度更大的是,船东方要求配备的医疗器械和药品清单内共有1029种物资,均可能涉及进口注册及备案审批事宜。
课题组第一时间与上海海关和市食药监局沟通协调,帮助企业解难题。最终,针对邮轮建造配置进口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业务特点,三部委提出将医疗物资作为加工料件,列入加工贸易电子账册实现进口装船的工作思路。政策依据是加工贸易项下企业进口有限制性要求的料件进行加工复出口的,可免于向海关提交各类备案及注册证件,这样一来,就能合法避开资质和注册问题。
通过加工贸易方式推进此类项目尚无先例。三部门主动跨前一步,密切配合,在上海海关同意对企业进口的医疗器械以加工贸易方式装配,而对进口药品推荐以船用物料方式装配后,今年7月起,中船公司与外高桥船厂正式启动医疗器械和药品采购装船的操作,并得到属地海关的持续支持和指导。企业表示,争取早日完成医疗器械和药品装船,并顺利通过船级社认证,实现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于年底交付的重要目标。
本文作者:吴卫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