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启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主办,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报业集团等承办,在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前,组织开展“光荣与力量——2023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第十二届)。

本次活动以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时间周期内,本市涌现的事迹突出、精神可嘉、社会认可、影响广泛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为推选对象,经各基层单位踊跃推选,共47位先进典型成为候选人。

现诚邀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网络投票,推选您心中的“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网络投票时间为8月23日至8月27日。

参与方式:

本次推选活动参与方式为网络投票,请您从以上47个候选人中,选出您心目中的10位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1.您可以通过“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申音嘹亮”“文明上海”“红途”“东方日记本”等微信公众号了解候选人信息,获取投票链接。

2.您也可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为“感动上海”候选人投票。

以下是候选人(团队)简介(个人按姓氏笔画、团队按首字母排序):

1、马文青,男,汉族,1972年8月出生,上海帆顺餐饮有限公司徐汇分公司总经理。2019年,他了解到长桥街道部分独居困难老人存在“吃饭难”问题,带领饭店员工免费为老人送餐上门。在近1300个日子里,他累计帮助老人16户,风雨无阻履行着每一份承诺,疫情期间也从未中断,用真情守护着老人们“舌尖上的幸福”。他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极促成所在企业加入“清和敬老联盟”,他以自身行动帮困扶弱,带动周围更多人参与社会公益,诚信友善的事迹为周边居民所称赞。曾入选“人民城市 温暖瞬间”。

2、王孝燕,女,汉族,1974年12月出生,上海卓川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保洁员。在她30岁那年,母亲突发脑卒中,严重的后遗症使母亲瘫痪在床,祸不单行,奶奶也因年事已高不慎摔跤。一边是因病瘫痪的母亲,一边是腿脚不便的祖母,她十余年如一日在床前尽孝。三年前,孝心唤起了奇迹,母亲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终于能够下床行走。如今奶奶和妈妈虽然都行动不便,但是在王孝燕的照顾下她们衣着朴素却又非常干净整洁,她用柔弱的肩膀和坚强的毅力支撑着整个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的真谛。曾获上海市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感动松江”道德模范等。

3、王森,男,汉族,197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工程师、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他克服自身残疾的不便,佩戴着近20斤的假肢,除了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身公益活动。20多年来,他助残志愿服务超过1200小时,为残疾朋友募集到近百万元物资支持。在他的倡导下建立了上海市规划院规划师志愿者团队,成立了“王森志愿服务工作室”,越来越多的规划师加入他的助残项目中,不断把贴心的服务送到残疾人群体身边。曾获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优秀志愿者等。

4、王湉,男,汉族,1984年1月出生,熊爪咖啡创始人。他从14年前开始组织公益活动,2020年,在上海创立了“熊爪咖啡”。公司成立之日起就根植于助残事业,残疾人用工比例超过80%,通过打造咖啡产业链和开出的多家门店为百余名残障人士提供了就业岗位,让“无声”咖啡师得到更多人的关爱。他为残障员工打造专属操作空间和实践基地,培养他们扎实的专业能力,获得稳定的职业保障。他带动兄弟企业关注残疾人群体,为更多残障人士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帮扶。曾获全国助残新闻人物、上海市精神文明好人好事、上海咖啡行业领军人物等。

5、兰云科,男,畲族,197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才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积极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坚持扶志助学,设立“兰云科专项奖学金”,坚持结对帮困,结对革命老区伤残退役军人,累计捐赠资金3760多万元,坚持拥军优属,安排就业岗位4200多人。武汉疫情时,捐款500多万元人民币和防疫物资,并带领7名退役军人志愿者进驻金银潭医院和火神山医院,坚守87天。2022年上海疫情严峻时,他组织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共计3600余人次参加志愿活动。曾获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退役军人创业模范等。

6、朱蕙娟,女,汉族,195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云中居民区原党总支书记。1999年到云中居委工作以来,她坚持做好居民区与“南京路上好八连”结对共建,倾力支持部队建设,悉心帮助官兵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参与为民服务工作,推动落实“好八连”群雕建设工程和模范事迹宣传工作,传承弘扬双拥优良传统,为弘扬社会正能量倾情奉献。她被聘为“南京路上好八连”名誉指导员,矢志拥军热情不减,被亲切称为“好八连”的“兵妈妈”。曾获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提名、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上海市劳动模范等。

7、严兵,男,汉族,196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他深耕海洋装备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30年,领衔“严兵浮式起重机创新工作室”攻坚克难,自主研发出多个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的海上大型浮吊,助力港珠澳大桥等多项“世纪工程”建设。2022年,研发出国内出厂最大的2000吨绕桩式海上平台起重机等一系列新机型。参与编写相关行业标准,为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事业培育新一代人才,持续走在世界海洋装备行业开拓创新的前沿。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杰出工程师等。

8、李一帆,男,汉族,198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他积极响应“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带领禾赛科技通过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解决激光雷达成本高、量产难等“卡脖子”问题,突破了行业壁垒。其激光雷达经过了市场的验证,客户遍及全球40个国家、90多个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大“中国智造”的影响力。曾获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创业人才、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等。

9、李绍前,男,汉族,198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导航所副所长。作为北斗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他参与完成了12颗导航卫星总体设计和研制发射,参与研制的全自主可控专用导航卫星平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创造了世界导航卫星组网新纪录。他主持了北斗地面验证系统空间段研制建设,突破了基于离散事件调度的分布同步并行超实时仿真等技术,创新验证北斗星间链路、信号体制等100余项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为北斗导航服务走向全球奠定技术基础。曾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等。

10、杨戌雷,男,汉族,198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车间主任,党的二十大代表。他先后完成了污泥消化干化焚烧等多项市级重大工程的运行调试,带领团队有效解决了“洋设备水土不服”等问题,形成了13项国家专利、13个市级创新奖项。他挂帅的车间成为全国范围内污泥处理工艺、设备、设施最齐全的示范性基地。他领衔创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运用“三位一体”带教法,培养出一大批紧缺技术骨干。曾获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等。

11、肖旗,女,汉族,196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巴士第五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原管理员。她长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2023年4月11日凌晨,肖旗所在的楼道内突发火情,火势迅速蔓延、情况危急。肖旗一家发现了火情后,身为楼组长的她冒着浓烟和灼热,逐一敲响每一家房门,叫醒邻居。肖旗身上多处烫伤、摔伤,却保住了全楼的平安。火灾后,不少邻居前来看望肖旗,向她表达感谢。肖旗说,“很庆幸,邻居们都能安全。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是会挺身而出,这是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曾入选“人民城市 温暖瞬间”。

12、何祖华,男,汉族,1962年11月出生,民盟盟员,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本世纪初,他回国投身于作物抗病育种前沿理论与核心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项目10余项。他40年如一日,“一脚前沿,一脚田间”,踏遍祖国南北各类“病圃”,从事植物病理与作物抗病育种研究,在植物广谱抗病机制与育种理论上取得国际领先的突破。他将历时多年研发的抗病基因无偿提供给育种家,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中科院感动人物等。

13、张军萍,女,汉族,197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闵行区莘庄镇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副主任,党的二十大代表。她身为上海最大的四万人开放式社区——上海康城的“大管家”,10年时间里用“绣花针”精神将社区治理做精做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听民声、解民忧、集民智,引导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成为美好社区“合伙人”“当家人”。疫情期间冲锋一线,组织2600余名志愿者同心守护社区平安。不断探索超大型社区管理的有效路径,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贡献巾帼力量。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

14、陆东辉,男,汉族,198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崇明区向化镇春光村党总支副书记。他作为村干部,默默扎根于农村基层,以服务百姓为己任。2023年1月17日下午,他开车经过向化镇六滧河,得知有车辆不慎驾车冲进河里,司机还被困车中。冒着零度的寒冷,他毫不犹豫跳入刺骨的河水中,两次往返、破窗救援,拼尽全力将司机拽出车中。救完人的他已体力不支,周边群众共同努力,将两人拖拽上岸。他见义勇为的事迹得到了周边群众的一致赞扬。曾入选“人民城市 温暖瞬间”,曾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等。

15、陆学峰,男,汉族,1979年1月出生,农工党党员,乾荼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先天肢体残疾,又面临少年丧母、父亲下岗的困境,却始终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了让弟弟继续学业,他初中毕业后即辍学打工,靠自学取得博士学位。他热爱举重运动,发挥自己能力为国争光,曾勇夺15枚世界及全国残疾人举重金牌。为帮助残疾人就业,他创立了茶饮品牌“荼小爱”,累计关爱帮扶近500人。设立“荼小爱茶饮就业创业资金”,打造“奶茶中的希望小学”,带动更多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创业。曾获世界残疾人举重锦标赛冠军、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上海市自强模范等。

16、陆科肖,男,汉族,198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崇明区消防救援支队新海消防救援站副站长。他扎根海岛17年,先后参与各类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3000余次,救助被困群众260余人。多年来结对帮扶8名学生考上大学,长期照顾2户困难家庭和8位孤寡老人,累计帮扶金额达20余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崇明区12个消防队站均成立了“火焰蓝雷锋志愿服务队”,结对帮扶孤寡老人18名,资助困难学生26名。2022年大上海保卫战期间,他申请支援上海国展方舱医院和复兴馆方舱医院,连续奋战90余天。曾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等。

17、陈明青,女,汉族,197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生处主任、学部部长。她热爱教育事业,学深悟透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新思想转化为教学语言,将教师自身政治素养传递并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自觉行为。她热爱学生,无私奉献,将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爱具化为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她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她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开设市级共享课程、乡村学校结对支教、赴外省市教学交流等无私分享教学经验。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教师”等。

18、邵茹鹏,男,汉族,2002年2月出生,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职工。他连续4年,每天坚持13个小时的训练,打造出接缝小于0.2毫米的榫卯结构,并获得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精细木工项目金牌。这是我国在2022世赛特别赛上获得的首金,也是我国在世赛舞台上获得的首个精细木工项目冠军。他用“四年磨一剑”的不懈努力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手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夺冠归来,他默默耕耘在一线教练的岗位,传授技能和经验,将中华传统技艺代代相传,持续发扬光大。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技能能手等。

19、罗利军,男,汉族,1961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他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资源研究,创新培育了节水抗旱稻,解决了水稻高产优质与节水抗旱难以兼顾的技术难题,建立了我国水稻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发明了“双向选择”以整合抗旱性和产量的育种新技术,建立了“旱直播旱管”的绿色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在水田生产节水50%,减少碳排放90%以上。他积极从事科学技术普及,推广的节水抗旱稻及其配套生产技术对乡村振兴与科技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

20、金书林,男,汉族,194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南第一牡丹”第22代守护人。“粉妆楼”古牡丹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赠,金家世代视为珍宝。从青葱小伙到耄耋之年,金书林坚持40余年守护古树,与这株古牡丹结下了深深情缘。寒来暑往,他悉心照料古牡丹不离不弃,将好家风好家训接续传承;访客不断,他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情讲述。1996年至今,已积攒了十余本访客签到簿,累计记录访客10万余人次。如今,金书林的儿孙们也已加入守护人队伍,将这份近500年的守护一代代传承下去。曾获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海上最美家庭等。

21、周健,男,汉族,197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行政副主任、支部书记。他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进行持续葡萄糖监测参数的正常参考值研究,建立首个中国人正常参考值。他助力脱贫攻坚,援疆期间,从无到有创立了新疆喀什二院内分泌代谢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担当。他投身基层糖尿病防治工作,通过医疗下沉、技术下沉、教育下沉,深入城乡基层,积极构建“医防融合”的糖尿病综合防治体系,全面提升社区诊疗能力。曾获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

22、房金妹,女,汉族,194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兴家残疾人子女义务辅导学校校长。她本是一名优秀的纺织女工,1988年突遭厄运,多次手术后高位截瘫,她却顽强不屈,报命运以歌。1996年,亲手为贫困地区孩子缝制了百只书包,动员亲朋好友,与贫困地区孩子结对帮扶,帮助105名孩子重返校园。1999年,她创办兴家残疾人子女义务辅导学校,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爱心事业,坐着轮椅送教上门、千方百计助残助学,目前学校累计志愿者达3万余人,20多年来,累计帮助8000余户家庭,是孩子们的“轮椅校长”。曾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等。

23、赵东元,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党委统战部部长。他长期从事化学基础理论和化学应用领域的研究,带领团队发明了20余种以复旦大学命名的介孔材料,荣获多个国内外重量级学术奖项,研究成果也转化催生出了介孔碳超级电容器、钯介孔碳催化剂、铜锰介孔碳催化剂等产品,利用于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村等场景。科研之外,他坚持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普通化学》,培育青年研究人才,从教30余年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和创新求实,桃李遍天下。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国家自然科学奖、上海市科技功臣奖等。

24、赵听听,女,汉族,1988年5月出生,上海逸乐护理站吴淞区域站长。2016年,她通过考试成为上海第一批长护险护理员。从事护理工作7年来,照护过40多位老人,大部分都是已经无法开口说话的重度失能老人,她不怕脏、不怕累,帮助老人洗澡、擦身、洗头、剪指甲、按摩……用专业细致的护理和亲人般的陪伴,温暖着老人的心。在她的悉心照护下,不同程度失能老人的健康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她做事严谨细致,待人亲切温暖,被很多老人当成“自家孙女”。曾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宝山区道德模范等。

25、胡传硕,男,汉族,198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装班组长。他凭借对工作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成长为国内船舶制造业领域卓越的钳工技能带头人,先后参与建造了多型国家重点战略高新产品及重点工程项目,完成了“远望”号航天测量系列船、大型液化气船、自卸船、化学品船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产品的建造工作。他自主研制的16项船舶专用工装中,有3项获得国家专利,通过多种独创工艺,填补技术领域空白,作出突出贡献。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劳动模范等。

26、俞雄辉,男,汉族,196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刑侦支队民警。他奋战在刑事侦查一线27年,以锱铢必较的执着,参与侦办了3000余起刑事案件,成功侦破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的案件,为破案追凶足迹踏遍全国29个省区,创下42天不归家,96小时不合眼的极端纪录。超负荷的工作让他患上了高血压和腰椎间盘突出,2019年工作中突发脑梗,所幸抢救及时,即便如此也未能阻止他留在打击破案的第一线。2015年以来,他牵头破获命案51起,其中历年积案11起,为守护市民安全做出突出贡献。曾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青浦区道德模范等。

27、施德华,男,汉族,194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嘉定区安亭镇讴象社区居民。他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服役,于70年代初奔赴前线,执行边境军事任务,所在的中队先后有26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完成牺牲班长生前殷殷嘱托,他历经艰辛,耗费大半生精力,足迹遍及全国,寻找到了26位烈士的亲属,给他们送去烈士生前的珍贵信息,并送上诚挚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他主编完成《烽火劲旅》一书,记录部队指战员的英雄事迹,以此缅怀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战友。曾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诚信之星”、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等。

28、袁攀攀,男,汉族,1991年9月出生,全屋定制设计师。2022年11月11日早上,他看到同楼的一名小女孩爬出了6楼窗外,双手扒着窗沿,随时有高坠危险。他自告奋勇,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开展营救,无奈上下两层楼之间距离太远,他把身体探出窗外,拼尽全力也触碰不到女孩。随着时间流逝,女孩逐渐体力不支,摇摇欲坠。千钧一发之际,他急中生智,找来一个塑料凳踩在脚下,抓住扶栏攀援而上,小心翼翼地将女孩抱了下来。广大网友对他的事迹热情点赞,纷纷感谢他的“挺身一攀”。曾入选“人民城市 温暖瞬间”,曾获“金山好人”、阿里公益正能量奖等。

29、顾晓芬,女,汉族,198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浦锦路派出所一级警长。她扎根社区15年,依托警情闭环管理和三所联动机制,将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今年来排查化解矛盾80余起,“民转刑”零发案。她通过建设圈群阵地,与“2000+”辖区居民成为微信好友,服务辐射“1万+”浦江居民。所辖区域七年间警情断崖式下降46%,实现100%侦破盗案,100%反诈劝阻,100%隐患清零。她24小时在线“接单”,居民求助“秒级”回应,疑难杂症“长线”追踪,全心全意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事。曾获全国最美家庭、“成绩突出女民警”等。

30、郭明,女,汉族,1981年2月出生,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副总干事。她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领域耕耘20年,带领社工机构和全市近700余名青少年事务社工在家事社会工作、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标准化建设等领域取得众多成果。形成《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家事纠纷化解工作规范》,参与起草出台《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在一线服务困境青少年、不良行为青少年500余名,化解家事案件纠纷105起,策划实施的“阳光新希望”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青橄榄”就业服务项目等青少年服务品牌项目,累计受益超过5万人次。曾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

31、黄恺,男,汉族,198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供水分公司芙蓉江供水管理站副站长。他在工作中是勤劳认真的“护水卫士”,一丝不苟守护好城市供水生命线。大上海保卫战期间,他化身“生命摆渡人”,两度支援市急救中心120救护车驾驶员队伍,投身于城市“生命转运线”。在日常生活中,他大爱无疆,积极参与公益献血、助学和帮困活动,传递暖心正能量,还组织站点职工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设立“爱心冰箱”,提供免费饮用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曾获上海市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长宁区“最美退役军人”等。

32、覃海洋,男,土家族,1999年5月出生,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硕士研究生、中国国家游泳队成员。他在2023年游泳世锦赛上勇夺4金,一举打破男子200米蛙泳世界纪录,成为新晋“世界蛙王”,同时也书写了“首位在同一届世锦赛包揽蛙泳3个项目金牌的运动员、中国游泳历史上单届世锦赛金牌数最多的男选手”等一系列新纪录。截至目前,他已在国内外赛事中共计夺得金牌21枚,银牌26枚,铜牌14枚,保持1项世界纪录,3项亚洲纪录。他文体双全,以班级排名前三的优秀成绩获得保研资格。曾获体育运动一级奖章、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

33、程美华,女,汉族,195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美华丝毯创意工作室厂长兼总设计师。50年前,她入行丝毯编织,凭借勤劳与天分成为技术骨干,挑起了传承创新的大梁。她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上不断突破,艺术风格在国际舞台上独树一帜,作品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世博会、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等重要馆会收藏、陈列,将金山丝毯打造成闪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片。2016年,“金山丝毯织造技艺”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她也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工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

34、潘阿锁,男,汉族,198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爱登堡电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他通过长期钻研,熟练掌握各类电梯的安装维修技艺,从“学徒”成长为优秀的“电梯工匠”。奋力科研攻关,完成40多项技术创新,获得22件授权专利,4项技术被认定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7年,成功研发超高速智能电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20年,率团队研发的无接触式“声控电梯”,被网友称为“最强电梯”。他还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助力电梯行业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曾获全国“最美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工匠等。

35、“爱在临别时分”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于1993年,其所属的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市首家开设安宁疗护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团队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创新生日会、喜乐会、纪念日等11项服务形式,为临终患者提供多感官、多维度的陪伴、支持与关怀。志愿者们克服种种压力,以爱为薪、坚守传承,在这个特殊的志愿服务领域默默耕耘。30年来,这座“生命驿站”共守护3000余位临终患者走完最后一程。团队还发挥医务志愿者专业优势,针对社会大众开展生命教育。曾获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等。

36、长宁区援外医疗队成立于2004年,始终牢记建设健康中国的使命,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先后赴云南、青海、新疆、海南等地开展医疗援建和健康扶贫工作,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远赴摩洛哥开展医疗援助。以“培养一批人才、留下一支队伍、服务一方群众”为工作理念,通过提供医疗物资、输送技术人才、协助人员培训、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的“组团式”帮扶,积极改善当地硬件设施,提升当地医疗能级,服务百姓医疗健康需求,助力提升受援地医疗“造血”功能,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不断深化医疗援建内涵。团队成员曾获上海市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支援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

37、“睛”益求精守护光明团队成立于1953年,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团队坚守医者仁心,矢志科研创新,攻坚眼眶病、眼肿瘤临床难题,创立精准微创的眼眶病手术治疗新模式和眼恶性肿瘤诊疗新技术,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眼眶病、眼肿瘤专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期精准帮扶西藏、新疆等地区,开展盲童诊治等公益项目,牵头成立全国259家医院组成的眼科联盟,提高全国疑难危重眼病诊治水平。团队还建立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关爱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贫苦患者300余人,把光明的种子撒向全国。曾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等。

38、上海联影高性能数字化pet/ct研发团队成立于2019年,这是一支由50人组成、硕博士占比95%以上的研发团队,为实现数字化pet/ct核心部件的全面自主可控,团队敢于探索技术无人区,完成了钻石镜面工艺、pet探测器专用芯片、数字pet探测器、深度渐进学习迭代重建算法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了关键卡脖子技术,使我国pet系统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更打破了长期以来依赖进口芯片的局面,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自研芯片的空白,助力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曾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优秀作品、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等,团队成员曾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39、上海浦东新区三栖退役军人应急救援保障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8年,是一支以退役军人为骨干的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力量,先后参加了河南、山西、涿州特大暴雨救灾,浙江临海、桐庐、江西南昌抗洪抢险以及上海、西安疫情防控隔离点消杀等重大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的义务赈灾及救援行动,多次执行国际、国内重大军事和民间救援任务,参加各类救援活动100余次,组织专业救援培训及演练300余场次,完成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障60余次,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全国“最美退役军人集体”、优秀防疫志愿者服务团队等。

40、上海市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通信警报业务科,主要担负全市人防无线通信建设管理和保障、防空警报系统建设及警报发放等工作任务。自成立以来认真履行“战时防空、平时保障、应急支援”使命任务,连续15次完成“警报试鸣”。大力推进全市防空警报系统规划和建设,警报器覆盖率、完好率、鸣响率均稳步提升。牵头推进全市超短波数字集群人防专用通信网建设,建设基站30个,为国防动员组织指挥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保障。编写多部规范文件指导区级、行业、重要经济目标以及街镇指挥所指通要素的建设管理。曾被评为“上海市人防训练演练先进单位”。

41、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成立于2014年。领衔人张志勇自2002年起长期关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投身各项公益事业。服务社汇集了来自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的1000余位爱心人士,共同参与教育扶贫事业,实现从“一人帮”到“众人帮”的升级。团队足迹遍布云南、甘肃、新疆、宁夏、贵州、西藏等省和自治区,自成立以来直接资助学生800余人,累计捐款达400余万元,捐赠各类物资600余吨。在上海本地,张志勇公益服务社长期定点开展社区慰老帮困服务、关爱社区退伍老兵活动。领衔人张志勇曾获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最美退役军人”、“中国好人”等。

42、铁路上海站“心尚”服务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分设于上海火车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是致力于为旅客提供暖心帮扶的团队,每日为旅客提供日常问询解答、老幼病残重点服务、遗失物品快捷查询、免费租借轮椅担架等多项便利服务。在大上海保卫战中,团队成员坚守70多天,做好援沪医护人员接送和物资转运工作,共服务医疗队40批、1.7万人,协助运输医疗物资24批、2.9万吨,核酸样本12批、131.2万份。现如今,团队已成为守初心担使命的红色文化阵地、彰显新时代劳动者精神风貌的舞台和洋溢社会文明新风的窗口。曾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上海市工人先锋号。

43、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研制团队成立于2011年,隶属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总体研制工作。作为上海航天总研制的首个载人航天飞行器,该团队研发的梦天实验舱,于2022年11月圆满成功发射任务,并顺利完成交会对接和舱段转位,实现了中国空间站“t”字形基本构型在轨组装的完美收官。该团队打造的梦天实验舱支持空间站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实验,是空间技术应用研究“梦工场”,为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迈向世界领先水平作出突出贡献。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等。

44、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试飞运行部成立于2014年,主要负责国产民用飞机的试飞实施、试飞组织、设计支持、健康监测、安全管理等工作。部门努力追求“安全试飞”和“高效试飞”目标,全力保障arj21批产交付突破百架、c919取证和首架交付、cr929设计评估等三大型号任务齐头并进。截至目前,已组织实施完成各类飞行试验3209架次,累积试验时间9568小时。在完成试飞任务的同时,部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增强凝聚力,打造成为“政治先锋、文化先锋、技术先锋、战斗先锋”集体。曾获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上海市模范集体等。

45、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新区分公司成立于2014年,以“立足共享、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为己任,大力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服务浦东“智慧城市”“科创中心”建设。自成立以来,累计投资超18亿元,开通5g基站1万余个,先后完成浦东机场、迪士尼园区、浦东足球场,海昌公园、特斯拉超级工厂以及多条地铁线路的5g覆盖工作,圆满完成进博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重大活动的信号专项覆盖任务,为浦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曾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标杆青年突击队等。

46、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场务团队自1994年以来担负着开闭市操作、业务系统点检维护、基准价格发布、市场监测、应急服务、业务咨询、交易用户管理等职责,直接服务的利率汇率市场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市场总规模的73%。团队每天值守21小时以上,为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5万多个交易账户提供业务和技术支持,年操作业务量超过10万笔,连续多年实现“操作零失误”“服务零投诉”,有力保障了我国金融市场大动脉顺畅运行,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定价、交易等功能运行和投资者服务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团队成员曾获中国人民银行优秀共青团员、人民银行科技发展奖等。

47、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相变存储器”研究团队成立于2003年,以实现下一代自主可控存储芯片为使命,专注于相变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开发出皮秒级高速钪锑碲相变材料,发明了新原理单质碲开关器件,为解决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提供了新技术方案。致力于存储芯片国产化和自主可控,在相变存储器芯片材料、器件、工艺、设计和应用全环节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量产业界首款嵌入式pcm芯片,在打印机、小卫星、电网等领域实现了应用。曾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吴頔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图片编辑: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