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世界急救日”。生活中总有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心脏骤停、气管异物梗阻、溺水……我们如何第一时间正确急救?在世界急救日来临之际,东上海之声携手浦东新区红十字会联合推出广播专题节目,邀请上海市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师资、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马俊杰医生和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苌艳医生走进FM106.5直播室,分享急救技能和自我防护的要领。
急救即“紧急救护”,当发生突发急症、意外伤害或灾害事故时,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挽救生命、稳定伤情,为后续院内救治赢得时间。马医生首先指出,各种意外大多数发生在医院之外,掌握急救知识技能和能否第一时间展开自救互救密切相关。
提到心肺复苏和AED,苌医生进一步分析,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分钟后会造成脑细胞的不可逆损害,时间越长,损伤越重,如果大于10分钟,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也可能是脑死亡。这也是医学上常常强调的“黄金4分钟”。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的昏迷者都可以做心肺复苏。当发现有人失去意识倒地以后,一定要先判断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因为心肺复苏的对象只能是“三无”的人,即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我们只需要判断两无(无意识、无呼吸)就可以了。判断意识,我们需要轻拍他的双肩,在两侧耳畔大声呼喊,没有反应的话接着去判断呼吸,将脸颊靠近患者的口鼻感受下吹气,用眼睛去观察胸部是否起伏,同时耳朵听一听呼吸的声音,用大约10秒钟的时间,即心里默数1001、1002、1003……1010,如10秒内只有1次或者无呼吸,即可进行心肺复苏,反之则不行。
心肺复苏的顺序
1.胸外按压:选择两乳头连线中点为按压部位,用掌根紧贴该部位,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紧扣掌心翘起,双臂伸直,腕、肘、肩在一条直线上,以髋关节为轴,用上半身的重量下压,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按压深度5-6cm,按压过程不应间断。
2.打开气道:采用仰头举颏法(成年人90度,儿童60度,婴儿30度),打开气道之前先去除口腔分泌物及假牙。
3.人工呼吸:用口对口吹气或用简易呼吸器,按压与吹气比例以30:2为一个循环,5个循环后检查生命体征有无恢复,若无恢复需重复按压和吹气过程,直至患者复苏、120到达现场或者现场环境危险必须转移才可停止。
不知道大家是否在公共场所留意到一个红色心形的图标呢?这就是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近年来,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在地铁站、学校、派出所、社区居委、企事业单位等都放置AED。AED能起到怎样的效果?苌医生表示,患者刚发生意外时,室颤的发生率是特别高的,单纯的胸外按压是无用的,这就需要AED把室颤给解决掉,再按压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那么,我们怎样找到离自己最近的AED?苌医生建议大家微信搜索上海红十字会的服务号,在服务窗口中点击AED地图,就能找到所在区域最近的AED了。
直播中,有听众提到哪些途径能学习到应急救护知识?苌医生介绍,目前红十字会开设了免费的现场应急救护,有4课时、8课时和16课时的培训,联系当地的红十字会站点报名即可。苌医生希望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当看见意外时,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马医生从事急救工作已有20多年,在跟随救护车去现场救人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心脏骤停的患者,如果没有旁人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急救医生要把发生心脏骤停的病人救回来非常困难。同时他也强烈感受到公众缺少急救意识和必要的急救技能,于是工作之余,马医生积极投入到红十字会救护培训的工作中,教会大家用正确的方式开展自救互救,纠正一些急救误区。在他看来,急救知识的学习和传播,贯穿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每一天。
文字:蔡艳
编辑:朱轶锴
* 转载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本文作者: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