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要求,全党要抓好这项战略性工作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党的二十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充分彰显了青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入理解青年工作缘何成为战略性工作,切实发挥青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中的使命责任。  

青年工作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兴衰成败

党的青年工作与中国式现代化呈现良性互塑、同向互促的发展逻辑,青年工作能否成功开展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兴衰成败。

第一,青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青年作为人民群众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的群体,蕴藏着改造客观世界的深厚伟力,广大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打倒军阀、抗日救亡、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中冲锋陷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组建突击队、垦荒队、扫盲队,“把青春奉献给祖国”,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广大青年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广泛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五讲四美三热爱”、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创造性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第二,青年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之柱。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广大青年高举精神之旗,擎立精神之柱,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了磅礴的精神动力。在刀光剑影、枪林弹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为取得革命胜利展现了不怕牺牲、浴血斗争的精神风貌;在艰难困苦、千难万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为推动祖国建设展现了敢于拼搏、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在革故鼎新的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广大青年勇立潮头,勇当改革闯将,开风气之先,展现了敢闯敢干、引领风尚的精神风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勇担重任、深入一线,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展现了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第三,青年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先锋力量”是对青年身份地位的标识性定位,一方面缘于青年是接受、信仰和传播先进思想的先锋力量,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青年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还是新时代青年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同,无不彰显出中国青年探索真理、追求进步的精神特质;另一方面缘于青年是拥护、投身和践行伟大实践的先锋力量,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还是新时代投身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的自觉行动,无不彰显出中国青年踔厉奋发、勇立潮头的精神品格。新时代新征程,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新的时代使命。

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是百年党史的宝贵经验

从战略的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将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百年党史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也是一项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准确定位青年在民主革命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号召青年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共同奋斗,在革命实践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担负救国大任的革命青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改造及拥护青年权利为宗旨”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广大青年在团组织领导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革命实践相结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工人群众生产生活。在生产劳动与革命实践的双重淬炼中,一大批青年在革命中脱颖而出,担当起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使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将青年视为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需要大批人才,毛泽东鼓舞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下,广大青年的集体主义素养空前提高,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奋不顾身,充分展现了革命英雄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注意充分发挥青年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中国青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把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摆在首要位置,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广大青年在“四化”建设中领跑“新长征”,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引领时代新风,敢闯善干,敢为人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了火热激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着眼培养担当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正式提出“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热情关怀青年、充分信任青年,出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青年领域专项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等,从顶层设计上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方向,为新时代青年发展保驾护航。广大青年不负使命,勇立潮头,奔赴脱贫攻坚、科技攻关、疫情防控、戍守边关等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齐心协力抓好新时代新征程上这项战略性工作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更好地把青年团结、组织、动员起来,齐心协力抓好这项战略性工作,增强青年工作的战略全局性,是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第一,开展高质量的思想引领。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武装青年的思想是重要支点,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引领广大青年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精神特质、理论品格和实践要求,不断强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在思想洗礼、实践锻造中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广大青年只有充分学习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才能坚定地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

第二,推进高质量的学校教育。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是广大青年练就过硬本领、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关键。团校作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要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紧扣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办学方向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根本宗旨上,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在培养途径上,必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大青年只有在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中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舞台上展现耀人光彩。

第三,提升高质量的社会服务。社会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课堂,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尤其是各级团组织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独特作用。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做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要从青年固有的特殊性出发,敏于把握青年脉搏,依据青年工作生活方式新变化新特点,把服务青年工作做到网上去,将“线上”和“线下”、“键对键”和“面对面”结合起来,引导青年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更加主动的精神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磨砺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增长新才干,在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作者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周丹旎

本文作者:徐光寿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苏唯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