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吕志和几度流泪,从捐建百所希望学校到转投大学,新科学园以他命名

头戴标志性帽子的吕志和博士来沪,17日现身刚刚正式命名的“吕志和科学园”。这位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去年捐赠人民币2.5亿元,鼎力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建设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处上海交大高等研究院所在的新园区,与国家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比邻而居,正在建设交叉创新之园,为何受其慷慨捐资?

面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的提问,94岁高龄的吕博士主动谈及个人和国家的教育,其间几度哽咽流泪,手持纸巾动情回应。

 

他说,自己念小学时在抗战中来港,求学的年纪却因为战乱没有好好读过书;事业成功后,他主要支持国家先发展基础教育,从少数民族自治区到革命老区,共捐建122所希望学校;如今,教育基础打好了,他转向投入高等教育,支持大学发展科研,建设科技强国。

 

“我也没有做什么,但他们送给我一颗星星……”说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以“吕志和星”命名,老先生再次感激涕零。

新命名的吕志和科学园园区占地约54亩,共有8个建筑单体,总建筑约10万平方米,可容纳约1200人。目前建设“七中心一平台”,即: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超快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创新中心、未来材料创制中心、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中心、DNA存储研究中心,以及公共仪器平台。

 

开园以来,科学园以物理、化学、生命、材料、信息等基础学科为基石,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中的重大问题,通过有组织科研,汇聚150余位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的顶尖科研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300多名博士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来自7个交叉创新中心的科研团队捷报频传,在《自然》《科学》等27类海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先后发表研究成果论文38篇,在交叉领域不断攻克最新科学难题。

 

走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正在将AI计算、点击化学、高通量筛选技术和生命科学前沿耦合,有望大幅缩短药物发现的周期和成本,为创新药物研发带来变革性的新方法。比如葡萄膜色素肿瘤的病症凶险,生还概率仅为50%,且目前市面上暂无靶向药,于是中心系统性建立药物表型组学数据库,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新型药靶挖掘,以“老药他用”的方式制定适合病人的新治疗方案,应对新药研发周期长、创新靶点匮乏、基础研究和临床需求脱节的实际问题,现已合作取得专利。

 

同时,新药研发方面,考虑到现有药物普遍具有相应副作用,相关课题组和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联合研发用以治疗内分泌肿瘤的新型药物。他们采用高通量筛选和点击化学相结合的形式,构建可以针对病变部位的靶向药物,已经在体外有效改善病变组织特征。

 

“支持国家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我有幸参与其中,略尽绵力。”吕志和说,“然而,科技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投入来取得更大的成果。”此行,作为嘉华集团主席,吕志和伉俪携长女、上海交大校董吕慧瑜及家人一行,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到访交大张江校区,并与“嘉华东华学生上海交通大学参访团”香港中学师生代表等一起见证吕志和科学园命名揭幕。

 

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通,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吴信宝等出席。

本文作者:徐瑞哲

图片来源:均 徐瑞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