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北斗+”创新应用,助力交通领域数智化转型

早上八点,一辆来自山东临沂的智能巡检车准时驶入205国道,开启日常公路巡检工作。与巡检人员共同执行任务的是一款“北斗+AI”道路智能巡检系统——千寻驰观。在巡检人员正常驾驶过程中,千寻驰观准确识别道路上的路面病害及周边设施。一趟下来,道路信息一目了然。

从10月起,60台千寻驰观将陆续在山东临沂部署完毕,服务于山东省临沂市省道229线、国道205线等19条普通国省道,覆盖管养里程1600公里。今年9月,交通部印发《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公路养护装备智能化升级,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数字化水平。千寻驰观作为北斗时空智能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正有效助力交通数智化转型。

在刚刚召开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千寻驰观同步亮相。作为北斗+交通的创新应用,成功入选北斗规模应用成果展。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北斗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400亿元。“北斗+”和“+北斗”广泛应用于交通、通信、农业、气象、电力等领域,助力各行各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形成了深度应用、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千寻驰观在山东临沂的大规模落地应用,是千寻位置与山东省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一次“从0到1”的数字化试验。临沂是中国“物流之都”,是全国公路枢纽城市,重载交通占比高,公路病害易发多发,管养难度较大。传统人工巡检模式通常2-3人作业,发现道路病害需停车拍照;同时,巡检过程有安全风险,人工识别漏报率高,巡查效率低。面对这一痛点,自2021年3月起,临沂开始筹划建设“全链路”公路智能养护体系。经多方调研,最终根据设备检测效果,选定千寻位置“北斗+AI”公路智能巡检方案,展开深度合作。

两年来,千寻位置与临沂公路联合打磨产品,攻克多个技术难点。千寻驰观针对道路病害的准确率、召回率、数据传输以及产品小型化设计,是基于一线巡检人员实际业务需求出发,根据其作业场景特点调试而成。比如产品的小型化设计,与最初的版本相比,体积为原来的1/8,这是考虑到巡检车以轿车、皮卡为主,需放置锥桶、标牌和施工工具,空间有限。小型化不会侵占作业人员的作业空间。设备变小了,但算力提升了5倍。“通过部署千寻驰观,目前只需1-2名巡检人员在车上作业,系统自动采集数据并实时上传处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障了人员安全。”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刘涛表示。

千寻驰观的成功应用,主要依托于北斗+AI技术的深度结合。交通场景中,一旦缺乏精准的绝对空间坐标,将影响对道路设施、病害的定位。千寻驰观能达到临沂公路对道路巡检的高标准目标,离不开千寻位置4500座GNSS星基/地基增强站的有力支撑。由千寻位置建设并运营的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能为全国各地交通场景提供厘米级定位的时空智能服务。此外,在千寻驰观的打磨中,千寻位置还专门引入了大模型能力。一方面,通过工具链、标注方式的打磨,快速提高样本标注效率。另一方面,利用大模型生成非标准化、有缺陷的道路设施样本,扩充样本数量。两相结合,持续引导产品迭代。

目前,借助千寻位置时空智能技术,临沂公路已实现公路管养流程的重塑。从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升级为“AI智能巡检-任务派发-施工作业”的全流程线上养护闭环,大幅降低养护成本。

据悉,除山东临沂外,千寻驰观已在辽宁、云南、江苏等全国多个省市的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落地,成为提升道路养护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的重要工具。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表示,千寻位置时空智能技术能够提供统一的时空坐标体系,是交通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刚需。以千寻驰观为切口,千寻位置将持续助力交通行业提质增效,实现数实融合,加速北斗时空智能与交通行业等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应用。

栏目主编:崔家琛

本文作者: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