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学研究者在学术圆桌之外,受邀展开了一场深入上海城市肌理的实地参访之旅。
漫步于五里桥街道的树荫下,外国学者们在几幢加装电梯的居民楼前停下脚步,抬头认真聆听讲解。南非学者法尔哈娜放大手机镜头拍下许多照片,并请志愿者帮助自己记录下与社区的合影。
“南非一家报纸约我写一篇关于这趟中国之行的文章,我想把今天参观的照片都收集起来,穿插在文章中,让南非的读者们看看中国的城市与社区。”法尔哈娜长期从事中非关系研究,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让我感动的是,中国不仅关注经济领域的发展,还致力于最大程度地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无论是社区中的儿童服务中心还是加装电梯,都充分地关注到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旨在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参访团在五里桥街道参观居民楼加装电梯工程
在五里桥街道儿童服务中心,葡萄牙学者安娜向记者聊起了自己的女儿,“几年前,我和家人在新加坡生活过,我的女儿在那里短暂地学习了中文,对中国文化生出许多好奇心。这次来到中国,女儿一直叮嘱我带些饺子回去给她尝尝”。作为一名母亲,安娜对街道儿童服务中心格外关注,“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在全世界很多地方生活过。无论到哪里,儿童照护始终是我很关心的事。能在上海看到这样一个明亮又可爱的场所,太让人惊喜了”。
循着咖啡豆的香气,参访团走进一座小黄伞下的咖啡馆,这里属于黄浦区特殊教育职业学校,“谢谢,好漂亮的咖啡!”来自索马里的伊斯曼,双手接过学生咖啡师递上的手作咖啡,惊喜地发出赞叹,并迫不及待拍照同家人分享。这所特殊的学校,主要招收区域内16至20岁中重度智力残疾、自闭症、脑瘫、多重障碍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四年的职业教育及就业转衔教育服务。印度学者沙海丽一边品尝咖啡,一边用中文轻声同学生交谈起来,并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黄浦区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咖啡师正在为国际学者制作咖啡
“中国的管理经验、城市治理模式,是我一直很关心的话题。”沙海丽在印度索梅亚大学任副教授,她告诉记者,印度和中国同为人口大国,是亚洲两个重要的国家,也共同面临着城市化、工业化、环境治理等挑战,“我曾经研究过上海的苏州河治理,并将它与恒河治理相比较。今天第一次来到人们生活的社区和特殊学校,在现代化之外,我更多地看到了这座城市温情的一面”。
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周年成就展,是参访团的另一站。一进展馆,日本经济学者丸川知雄大步走在队伍最前面,凑近浏览展板,并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录着数据。“早就听说过自贸试验区这个概念,但是一直没有具体地了解。今天有幸来到这里参观,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商品交易、金融服务业开放措施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丸川知雄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三十余年了,不断吸收中国新的信息、学习新的知识,是他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可以说,我的研究历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每年都有新的发展,不及时了解最新情况,就会赶不上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日本经济学者丸川知雄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在自贸区进口商品展台前,西班牙学者阿曼多与同行者密切交换着意见。阿曼多近期正着手研究16世纪以来中国、西班牙与墨西哥的经贸往来,置身于上海浦东这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他深切感到历史与现实的奇妙呼应,“今天的中国,正以另一种方式与世界发生联系,并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利好”。除了经贸合作,阿曼多期待21世纪的中国为世界贡献更多积极影响,“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在文化、制度、和平发展理念等各个层面,引领世界前行”。
新西兰学者杰森·杨认同阿曼多的观点,“这些年来,中国在全球社会中的地位、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尝试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发展模式,并希望在中国带来的积极发展浪潮中受益。尽管国与国之间有种种差异,但只要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就能够达成共识、共谋发展。这或许正是我们今天来到这里的原因。”杰森诚恳地说。
栏目主编:王珍
本文作者:周丹旎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