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午餐如何让学生吃饱、吃好,按需取餐能否推广|暖心的午餐①

【编者按】

一直以来,校园午餐备受关注。“预制菜”风波后,午餐更是引起社会和家长的重视。最近寒潮来袭,如何让学生吃饱、吃好、吃得开心?近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访了多所学校调查发现,不少学校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展尝试与探索。在一顿午餐中,还蕴含了生动的食育教育。

11时35分,中国中学食堂2楼开饭了。与学生去食堂吃统一的盒饭不同的是,这里的高中部校园午餐改为按需取餐。

午餐可以自选,给学生们带来新奇感。

学校里的午餐可以自选,给学生们带来新奇感。“在学校吃午餐,变成了一件很开心的事!”高三(1)班学生小顾说。记者看到,在食堂2楼专门辟出一块区域,每天午餐6个菜,还有主食、点心、汤品,同样的一套菜肴一式两份,分别安放在取餐区域的两侧,加速学生选菜、取餐的速度。在盛放菜肴的盛具下端,还有专门的保温装置,确保冬天的午餐菜肴不会变冷。

午间时分,同学们依次排队,拿好餐盘,选取自己想吃的菜,然后根据不同年级、班级划分的区域入座用餐。“因为自选的菜肴都是自己喜欢吃的菜,饭菜都是按需取餐,更容易做到光盘。”同学们说。

深海鱼饼、红烧肉圆、南乳鸭根、番茄炒蛋、肉糜粉丝、莜麦菜、三丝炒面、豆沙包、酒酿圆子、虾皮萝卜汤……调整后的午餐每天6个菜,荤素搭配,还有米饭、点心等主食和汤品,在确保营养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选择。

从这学期起,中国中学高中部学生午餐改为按需取餐的形式。学校之所以进行调整,是因为同学们在此前的用餐过程中,总感觉学校午餐的菜式太少。有的同学到午餐时分,索性就不去食堂用餐了。虽然学校在采取午餐盒饭时,也尝试推行大份菜、小份菜两种不同的用餐形式,但有些女同学胃口很小,每次午餐只吃一两口,还是存在较多浪费。从这学期开学前,经过对学生、家长的征询意见,以及家委会商讨,为了尽可能提高学生校园就餐的满意度,学校多次与供餐单位沟通,决定尝试采用按需取餐的方式。

食堂师傅当天现场烹饪。

记者了解到,调整后的午餐,除了在新鲜的原材料上增加品种,食堂师傅当天现场烹饪,在烹饪方式上不断创新,增加了菜肴的花式品种,满足学生喜爱的口味。像以往学生不太爱吃米饭等主食,如今食堂师傅把馒头制作成花式点心,米饭烧成炒饭,学生就变得爱吃了。

“午餐时分,哪些菜肴消耗量大,说明孩子们都喜欢吃;哪些菜肴剩余较多,相对而言,就不太受欢迎。”中国中学高中部食堂师傅说,最近食堂新推出的番茄沙司牛肉,孩子们特别爱吃,一个中午先后要端出六大盆。对于食堂提供的菜单,学校总务主任每周都会自己先审核一遍,再由年级组长审核,根据需求量的大小,不断优化菜单。本学期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比较,同学们最青睐的还是香气十足的菜肴,比如:香酥鸡米花这个新品,孩子们特别爱吃。考虑到属于油炸食品,烹饪时尽量少油少盐,让学生吃得健康。对于豆制品等常规菜,食堂大厨不断翻花样烧。男生普遍爱吃的红烧大排、番茄炒蛋,酸酸甜甜,也颇受欢迎。

吃多少,取多少,注意用餐礼仪。

“吃多少,取多少,注意用餐礼仪。”记者在食堂宣传栏上还看到,墙上贴着“小细节、大文明——校园用餐礼仪”,倡导学生午餐光盘。“在用餐管理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精细化调整,因为让孩子们喜欢吃、吃自己想吃的,才能不浪费,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校方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调查发现,在公办中小学里,学生午餐采用按需取餐的形式,对校园管理挑战不小,有无推广可能,还需要克服哪些难点?中国中学副校长王洁认为,首先是场地的挑战。中国中学的食堂有两层楼面,全校高中生800多人,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错时用餐,避免食堂拥堵,同时老师也对学生排队、取餐、入座一系列的路线有所规划,让用餐有序。其次,相对而言,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对取餐、用餐礼仪掌握较好。学校还安排了午餐值班老师,进行陪餐与管理。最近,学校还在筹备高中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希望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对午餐用餐进行管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让学生吃饱、吃好、吃得开心,将不是难题。

栏目主编:徐瑞哲

本文作者:许沁 龚洁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