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散文中,我不掩藏自己的情感和爱憎”,上海作家简平获第十届冰心散文奖

12月23日,由中国散文学会、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共同举办的第十届冰心散文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冯骥才的《画室一洞天》、祁云枝的《植物,不说话的邻居》等20部作品获作品集奖,李兴艳的《为了一江清水向北流》等30篇获单篇奖,另有一部理论奖和10部提名作品奖。

第十届冰心散文奖于2022年12月启动,其评选范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中国大陆公开出版发表的散文集、散文单篇作品和散文理论(专著)文章。本届评选活动共收到各类作品1196件,题材多样,内容主要反映生态保护、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历史人文、国防建设、城市发展、民族风情、乡土怀旧等,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广泛的参与性。本届冰心散文奖颁奖典礼也是第八届(2023)“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论坛系列活动之一。

上海作家简平的《最后一只蝴蝶》获作品集奖,为“简平编年体散文随笔集”之一,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写作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最后一只蝴蝶》收录的最后一篇《站立原地》写于2021年12月,是简平从一场大病中“站立”起来的第10年。

简平

“中国作家的散文写作有关注现实生活的传统,鲁迅、巴金这一代文学大师的散文作品始终与现实生活、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连。”简平说,他的编年体散文作品集主要就是书写日常生活,灯下阅读、怀人忆旧、田野调研、旅途见闻、邻里之间、鸟虫花草、公益慈善、志愿活动、文艺欣赏……“我觉得来自日常生活的文字能让读者感同身受。生活是开阔的,也是没有穷尽的,既有显山露水也有云遮雾绕,既有岁月静好也有至暗时分,而把这一切注入笔端,那么写作便有了意义,对读者来说也是有认识价值的。”

简平喜欢写散文随笔,这让他得以比较直接、真率地表达自己和记录生活。“写散文虽然不能滥情,但个人情感的直接注入是非常重要的。我写散文只用第一人称,因为这是我的个人表达。在散文中,我不掩藏自己的情感,我写人物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我的爱憎,而情感饱满正是散文的真谛。”

冰心散文奖是中国散文学会根据冰心先生的遗愿于2000年创立的。铁凝、贾平凹、蒋子龙、迟子建、肖复兴、赵丽宏、葛水平、周晓枫、苏沧桑等众多散文名家先后获此奖项,更多获奖者则是长期扎根基层的写作者。

本文作者: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