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时光,静安区大宁路街道延长社区“乐活空间”内最是热闹,10多台适老化健身器械都被“占满”。老朋友们在这里谈笑风生,住在延长小区的王爷爷是最年长的会员,每次他一来,大家都会围着他“嘎讪胡”。
距离延长社区2公里,在大宁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也有一家“乐活空间”。几个阿姨在跟着视频跳操,已经运动了一个小时的李老伯,正在做身体放松,他的运动数据都记录在个人电子档案。72岁的李爷爷来自安徽合肥,到上海儿子家生活已经两年。去年9月,他成为“乐活空间”的会员,坚持运动后腿部滑膜炎得到改善,还结交了新朋友,“已经离不开这第二个‘家’”,李爷爷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作为上海最早探索体养融合“健老”模式的社区,2016年,大宁路街道联合尚体运动健康,在粤秀名邸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设了全市第一家嵌入式社区老年人“体养融合中心”,首创“乐活空间”的概念,采取免费的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体验到家门口的专业健身服务,老有所养,动有所乐,完善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据大宁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契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街道从0岁到100岁超前规划,其中乐活空间就是定位老年人的健老服务。“从底线民生、基础民生,到品质民生,我们要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健康更精致。”目前,街道辖区有八家“乐活空间”,通过均衡化布点打造15分钟社区老年健身圈,每个“乐活空间”站点覆盖周边社区1公里范围内的55岁及以上老年人。
80岁的章老伯是粤秀名邸的居民,他是第一批“乐活空间”的受益者。“老早去公园跑步扭了脚,让家里人担心。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老年健身房,还有专人指导,安全又方便,很多亲戚朋友都羡慕。”
延长社区“乐活空间”改造前是一处违章搭建,如今不但环境整治了,更成为老年人“第二个家”。一拨老人习惯早上买了菜后顺道来活动一下,还有一拨老人则喜欢在午睡后过来遛个弯。大家都是熟面孔,健健身,聊聊天。
在延铁小区乐龄家园的“乐活空间”,一对在海外居住了20多年的上海老夫妻返沪后,发现了家门口专为老年人免费开放的健身房。乐活空间的工作人员对老两口胜似家人,老夫妻每天来打卡健身。
据悉,大宁路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杜绝了市场行为可能产生的后遗症,比如企业为了赢利影响服务等等。通过几年合作运营后,街道方面也在不断优化资产组合,形成长效机制。“乐活空间”正是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雏形。2021年6月10日,上海市首批“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正式揭牌。如今在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智能化场景已经运用到老年人健身,迈出数字化转型的一步。这也得益于上海近年来在城市治理中不断探索“智慧养老”,以及有专业的体育企业参与到健老服务中。
2023年,大宁路街道在原有“乐活空间”基础上全面升级,提供“智能检测、器材锻炼、处方开具、数据跟踪、结果反馈”的闭环数字化运动健康服务。在新建的“乐活空间”中配置智能适老化运动器材、运动处方系统、物联网系统、实时心率监测系统等,实现全链条数智化运动管理。建立运动前风险筛查、运动中实时监测、运动后数据反馈的全周期监管服务模式,降低运动风险。如,运动前,通过智能体测一体机及人工问询,评估风险;运动中,佩戴心率臂带,以“绿、橙、红”三色递增提醒身体负荷情况,实时监测;运动后,数据同步上传,便于数据连续性管理。建立“一人一档”电子化健康档案,测评身体形态、肌肉力量、心肺耐力、柔韧性、平衡性等体适能水平,自动生成个性化运动方案,根据身体状况变化阶段性调整,确保锻炼科学安全有效。新设“亲情账号”功能,子女可随时掌握父母的体测及运动健康情况,督促老人养成持续锻炼的习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快优化和升级老年体育服务”成为相关提案热词。而大宁路街道这一举措正是响应了这一号召,针对社区内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科学健身指导、评估诊疗、运动干预等服务,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探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运动促健康服务“上海样本”。
栏目主编:陈华
本文作者:秦东颖
图片来源:受访者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