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最后一天,一群来自贵州省剑河县城关三小的小小少年,在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登台,唱起苗族侗族歌曲《捉鱼乐》《春之歌》。没有统一的演出服,20多位少年身着家中的节日盛装,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
上海市百灵鸟少儿艺术团已连续八年邀请贵州、云南、福建等地的孩子们来沪参加“上海之春”。多年来,艺术团理事长、词作家袁贤良一直牵挂着这些孩子。艺术团中阮老师吴春娥连续多年给来沪参加“上海之春”的孩子捐赠衣物,担任展演志愿者,还每年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寄送衣物和鞋子。
曾赴贵州十余次的袁贤良,怀着对剑河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锡绣的喜爱,创作了一首歌《苗绣的故乡》,由苗族作曲家曾宪达谱曲,歌手陈珠珠演唱。这一次,在“上海之春”舞台上,剑河县城关三小的孩子们用歌舞表演来呈现锡绣之美,为家乡“代言”。
贵州剑河苗族锡绣 新华社
苗族锡绣是在土布上以金属锡进行绣制最终来完成的刺绣品,这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绝无仅有。粗犷的深色面料上,缀以银白色的小锡节,犹如繁星一般,将暗如宇宙的黑布点缀。锡绣古朴而生动,在阳光下与银饰呼应,熠熠生辉。
除了贵州来的孩子们,这场演出中还有不少上海的孩子们登场,他们来自崇明区横沙小学、宝山区罗南中心校、宝山区陈伯吹罗店实验学校、上海太阳花社区儿童服务中心以及上海市百灵鸟少儿艺术团。
男高音歌唱家刘捷为孩子们演唱了《我交给妈妈一颗心》,上海评弹团演员陈超则带来苏州评话《三国·群英会》。此外,嘉兴路街道优乐艺术团、环瑞虹合唱团也带来精彩的表演。袁贤良希望,能用音乐把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连接在一起。
栏目主编:李君娜
本文作者: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