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圆桌 | 以伊陷“报复循环”、加沙冲突持续,如何看待大变局下的中东?

眼下,中东地区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巴以冲突及其外溢影响也让地区形势的复杂性、敏感性、危险性进一步凸显。在伊朗与以色列陷入“报复循环”后,此轮巴以冲突走向如何?大国中东战略政策又在发生哪些变化?4月19日,第八届上海中东学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与会学者围绕相关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巴以冲突有何看点?

随着近期以色列与伊朗开启“报复循环”,外界担忧,中东紧张局势或将进一步升级。

与会学者指出,此轮形势升级是新一轮巴以冲突外溢的最新表现。新的形势发展也再次证明,巴勒斯坦问题仍是影响中东政局的核心问题。

有学者认为,加沙冲突外溢呈现出两大特点:其一,外溢效应多面化,很多地区矛盾被再次激活,与巴以冲突互相交织。其二,以色列与伊朗的阵营对抗明显。

加沙冲突持续半年多以来,有观点认为,此轮冲突中的一些老的外溢点已进入“半衰期”:黎巴嫩、叙利亚的武装组织不愿正面卷入战场;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地区明显失去主动;约旦、埃及对加沙难民问题“划红线”;伊拉克民兵组织仅对以色列目标进行象征性打击。

新的外溢点——伊朗则有待观察。学者认为,目前伊以已从“暗战转明战”,预计之后双方间的互相较量将增加,不过形式可能仍以较低烈度的袭击或精准打击为主。

对于此轮巴以冲突的走向,多位学者指出,以色列仍是控局方。

目前来看,双方打和谈均陷入僵局。有学者认为,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仍可能为了解决国内问题主动扩大矛盾。尽管以色列国内外要求内塔尼亚胡下台的呼声高涨,但要“倒阁”并不容易。

此外,美国因素对此轮巴以冲突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在今年11月大选前,美国拜登政府顾忌选民,才会在巴以问题上左右为难,牵制以色列政府。但在6个多月的窗口期过后,美国政府对巴以问题的牵制程度或将大幅下降。

大国中东政策有何变化?

与会学者还就大国中东战略政策进行探讨。学者指出,复杂多变是中东地区的特征,也是世界大变局在地区的反映。中东局势是国际局势变化的风向标,这一点在过去一年中更为凸显。

学者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是中东地区最大、最重要的主导力量。但最近15年来,美国在中东实施战略收缩,触发了中东国际关系与地区秩序的新旧嬗变。

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的直接后果是其主导地位的下降,这让地区国家自主、自立、自强的意愿上升。去年3月,在中国促成下,沙特与伊朗握手言和、同意复交,曾在中东掀起一股“和解潮”。

然而,学者认为,从伊朗袭击以色列后美国的军事调动来看,尽管美国的霸权地位倒塌,但其实力仍不可小觑。美国力量在中东消极性和破坏性的使用,仍能对中东事务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地区国家内外政策调整,新兴大国对中东的影响也有所增强。近年来,日本、印度等国已成为中东事务的积极参与者。与会学者表示,中东是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舞台,中国中东外交将在未来继续发挥作用。

学者还指出,在“全球南方”崛起的背景下,单边主义让位于多边主义的大趋势仍未变。去年8月,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等国正式成为金砖大家庭成员。未来,中东伊斯兰国家将在“金砖机制”中发挥更大作用,提高金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本次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中国中东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本文作者:裘雯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