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总”胡歌、“玉面郎君”陈丽君有了一个共同话题

5月24日, 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在深圳举行。

《繁花》“宝总”胡歌现身电视剧单元圆桌座谈,现场人气很旺,甚至一度造成“交通拥堵”。

年初电视剧《繁花》的热播,让上海城市文化精品IP的效应持续放大,也为精品电视剧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胡歌参演的另一部作品《县委大院》,在去年获得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奖,同样表现不俗。

胡歌在分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圆桌座谈现场,胡歌分享了不少拍摄电视剧《繁花》和《县委大院》的经历。

由于拍摄安排,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胡歌需要从阿宝这个角色跳到梅晓歌,如何能实现好人物的转换?

胡歌说他的办法是尝试寻找阿宝和梅晓歌之间的共同点,比如他们都是各自时代的建设者和奋斗者,身上都有那个时代的特征:无畏、无惧、有毅力、有冲劲。

胡歌还提到,除了他以外,还有两位演员吴越、董勇也同时参与了《繁花》《县委大院》两部作品的演出,而在这两部作品中,两位演员饰演的人物关系完全颠倒。“我们三个人共同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互为支点建立人物,这是当时挺有意思的一件事。”他说。

在胡歌看来,创作没有捷径,演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精力去体验生活,才能把人物塑造好。

在拍摄《繁花》的过程中,不管多累,大部分时间胡歌都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去现场拍戏,收工再骑着摩托车回去。“因为阿宝这个人物他需要冲劲,很多时候他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其实在骑摩托车的时候人会特别专注,那种状态我觉得是符合这个人物的。”他说。而在拍摄《县委大院》的时候,胡歌天天去健身房。“因为梅晓歌在戏里面喜欢晨跑、坚持锻炼,我当时在健身房一直在给自己增加力量训练,挑战自己身体的极限,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能够找到梅晓歌身上的那种毅力和韧劲。”胡歌说。

作为上海本土演员,上海带给胡歌的记忆和感受为他的表演提供了很多帮助。

《繁花》里有一场戏,宝总拉着汪小姐在南京路上跑,汪小姐的包掉了,宝总跑到前面,然后一个回眸,看到汪小姐特别单纯的一个样子。

拍摄这一幕时,导演对胡歌提出了一个要求:你在当下看到的并不是汪小姐,也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你的回忆,勾起了你的某一种情绪。胡歌当时觉得很抽象,但在布光的时候,他回头一看,刚好是南京路旁边的一条小路。“我眼前闪现的就是我的童年,就是我的母亲牵着一个小男孩的两个人的背影,因为我母亲已经去世了,所以在当下我就是把持不住,热泪盈眶。”胡歌还表示,在《繁花》扮演阿宝的过程中,他去主动地去把童年的记忆、父辈们奋斗的记忆调动出来,用来塑造角色。

陈丽君在分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除了胡歌,最近爆火的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演员陈丽君穿着一袭飘飘欲仙的白衣,出席了“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舞台艺术单元并发言。

《新龙门客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这让陈丽君感到既荣幸又开心。过去,她曾经常想着,什么时候越剧可以像火爆热门的音乐剧、话剧、舞剧一样一票难求?直到《新龙门客栈》以她没有想象到过的热度出现了。

而在对《新龙门客栈》现象的复盘以及观众的直面反馈中,陈丽君也在思考,如何让曾经辉煌的传统戏曲持续保持创新性,从而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中?

“我认为要迎接戏曲舞台艺术再一次的辉煌,在做好戏曲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同时,我们要勇于去创新,勇于去打破边界,要把非遗时尚化,要把经典流行化。因为今天的经典一定是曾经的流行,而今天的流行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经典。”她还提到,要让经典流行起来,就必须想方设法地去打破观众的观赏壁垒。“在我的学习实践中,我觉得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破壁融合。中国传统戏曲本身就是一门兼容并包的艺术形式,在我们戏曲舞台上,可以看到文学、音乐、武术、舞蹈、美术,甚至是杂技等艺术门类,这是一门非常综合的视听艺术,应有尽有,入股不亏。”陈丽君笑着说。

栏目主编:陈抒怡

本文作者: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