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数声枪响,正在发表集会演说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右手捂耳,迅速蹲下躲避,等再站起来时半边脸已见血迹。
据新华社引用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3日,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举行的竞选集会现场发生枪击事件。特朗普受伤但无性命之忧,其竞选团队称其状况良好。
枪手已被击毙,事件还导致现场1名观众死亡。
事件已被定性为“暗杀未遂”,作为刺杀案调查处理。这是自1981年里根遇刺以来首次发生针对前总统或总统竞选人的暗杀事件。选战“见血”对今年美国总统选举意味着什么?是否意味着还有更大的凶险“埋伏”在后?
精心准备并带政治目的?
事发时,特朗普正在演讲台上发表集会演说。
据现场视频画面显示,特朗普在疑似枪响后用手捂了下面部右侧,并迅速蹲下躲避。现场尖叫声四起。
随后大批特勤人员冲上台,将特朗普团团护住。在被护送下台的过程中,特朗普看上去想要表现出镇定和无所畏惧,他向现场观众挥舞拳头,并喊了几声“fight”(战斗)。现场报以热烈的呼喊。
当特勤人员将特朗普护送离开时,他的右耳和右脸有清晰可见的血迹。
特朗普当天在个人“真相社交”网络上发帖称,自己的“右耳上部被一颗子弹击穿”,“流了很多血”。
“我立刻意识到出事了,因为我听到嗖嗖的声音,枪声响起,然后立刻感觉到子弹穿过了皮肤。”
此前,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发言人表示,特朗普“没事”,正在当地一家医疗中心接受治疗。
据美国特勤局13日通报说,一名枪手向特朗普集会演讲台开了数枪,枪手已被击毙,集会观众中1人死亡2人受伤,事件正在调查中。目前,事件被定性为“暗杀未遂”,已作为刺杀案调查处理。
据多名执法部门的消息人士称,枪手当时在集会场地外的一栋建筑物上,执法人员初步认为其为狙击手。
两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证实,枪手不是集会的参加者,已被特勤局特工击毙。
据央视、中新社消息,据称枪手为一名20多岁的白人男子,为宾夕法尼亚本地人。执法人员还在现场发现了一支AR-15型半自动步枪。相关部门正在使用美国国家枪支采购数据库对该武器进行追踪,这对确定枪手身份至关重要。
白宫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拜登总统已听取有关这一事件的汇报。拜登表示,将为所有参加集会的人祈祷,并称美国不会容忍这种暴力行为。
拜登竞选团队还宣布暂停拜登所有接下来的外出活动,并将尽快撤下所有的电视竞选广告。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指出,从目前公布的零星信息看,整个暗杀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首先,从位置选择看,枪手并未进入集会现场,而是在场外一栋建筑物的屋顶上对特朗普实施狙击,说明枪手挑选了一个较好位置,显然要将特朗普置于死地。舆论认为,现场情势相当凶险,如果再射准一点,将直接穿脑而过。特朗普在处境如此危险的情况下未被击中要害、能躲过一劫实属运气。
其次,从时机选择看,下周共和党将举行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名特朗普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也将宣布与其搭档竞选的副总统人选。在首场电视辩论后,特朗普选情似乎气势如虹,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无疑将进一步拉升特朗普的人气。
相形之下,目前拜登仍未走出辩论失利阴影,竞选连任遭遇严重危机。尽管其本人正在努力扭转局面,但是民主党内部呼吁其退选的声音仍未平息。
“考虑到这一时机背景,或许在枪手看来,寄望于民主党或拜登阻截特朗普重返白宫之路似已无能为力。他可能认为当下实施暗杀是最佳时机。”
对选情有何影响?
纵观今年以来美国选战进程,似乎经历了戏剧化的逆转:从最初毫无悬念的沉闷——“拜特对决”几成定局,到之后逐步转向意外迭出的惊奇。
特朗普方面,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定罪且“戴罪”参选的美国前总统。面对司法危机,特朗普虽然险情迭起,但是也逢凶化吉,包括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其享有部分总统豁免权。
拜登方面,首场电视辩论的灾难式表现令外界大跌眼镜,将其81岁的高龄劣势暴露无遗。紧接着就是党内对其“逼宫”以及引发会否退选的各种猜测。
如今又发生更极端的刺杀事件,为竞选抹上惊悚的血色。接下来,大选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韦宗友认为,事件显示出以极端方式阻止特朗普继续竞选,总体来说,或许可以成为特朗普的加分项。
当前,特朗普在数个关键摇摆州的民调略胜于拜登,刺杀事件发生后有望进一步将共和党人及选民团结在特朗普周围,提升内部凝聚力。特朗普可能被打造成“烈士”,其铁盘将更加稳固。同时,甚至还可能影响摇摆的中间派选民,毕竟暴力刺杀将激起很大的愤怒情绪,可以为特朗普赢得同情分。
对拜登来说,在面临民主党内部“反叛”的情况下,刺杀事件可能雪上加霜,意味着其竞选之路将更加难走,选情可能会进一步受影响。
不过,韦宗友强调,目前距离11月投票仍有数月时间,仅凭一次未遂刺杀尚不能断言大选最终结果。
暴露哪些危险现实?
从林肯到肯尼迪再到里根,美国历史上不乏针对总统的刺杀事件。此次特朗普遭遇未遂暗杀被视为美国40多年来首次针对前总统或总统竞选人的暴力事件。撇开美国政治文化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刺杀传统”不说,此次突发事件暴露了当下美国政治、社会中哪些危险的“新常态”?
韦宗友表示,刺杀里根的枪手被认为有精神问题,不带有政治目的。但是,这次针对特朗普的刺杀事件显然不像疯子行为,而是带有一定政治目的。背后折射的是美国政治极化加剧、社会撕裂严重、仇恨情绪激增的现实。
从政治层面来说,从不承认大选结果引发震惊世界的国会山骚乱,到特朗普深陷刑事及民事诉讼被认为多少怀有政治动机,足以反映民主、共和两党党争之激烈和残酷。这起刺杀也可视为政治斗争白热化外溢的结果。
从社会层面来看,围绕控枪、堕胎、边境管控、文化等议题,美国社会被严重撕裂,以致仇恨情绪蓄积,催生更多暴力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遭枪击时,正在谈非法移民问题,而这一议题恰恰是美国社会的撕裂点之一。
“因此,发生这一事件,既让人意外,又在预料之中。”
有评论称,特朗普遭遇刺杀给美国政坛投下震撼弹,无论结果如何,都可能是未来更大风暴的一个不祥预兆。
韦宗友认为,此次未遂刺杀或许预示着美国政治未来将发生其他类似暴力事件,毕竟此前已有2021年冲击国会山的骚乱事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此次针对竞选人实施暗杀或许也给美国政治敲响警钟,提前引爆不安定因素,有利于为潜在的危险前景做好应对准备。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本文作者:廖勤
题图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