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肿物切除、清创缝合、脓肿引流……外科小手术虽然不太难,却很必要。以往患者有这类需求要去大医院跑一趟,而今在上海,家门口就能解决这些小毛病。
记者近日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目前全市六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可开展外科小手术。截至六月,社区平均开展的西医诊疗病种达121种,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3种。
地处市中心的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浦桥社区医院)内,周围三公里内拥有数家大医院,即便如此,不少居民外科小手术还是“用脚投票”选择社区。住在附近的秦阿姨就从中深深得益。几个月前,阿姨因电瓶车压伤右小腿,表皮略有破损,去大医院拍片排除骨折后就自行回家了,却不知第三天开始,小腿淤青肿胀,伤口周围皮肤出现大量水泡。
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门诊田陶然医生,为秦阿姨制定全面治疗方案,彻底清创、尽快溶痂、不定期换药、加强抗感染、消肿……经过三周努力,秦阿姨的下肢淤青感染情况明显好转。“没想到小小的社区看好了我的病,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水平不低!”秦阿姨逢人便夸。
田陶然自去年四月从上级医院跳槽到社区,填补了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空白,由此成为周围居民口中的“明星医生”。
“来了才知道,社区小手术需求量其实特别大。许多创面清理、术后拆线等,患者频繁往返大医院十分周折,在家门口解决就轻松很多。”田医生说,“外科小手术操作难度不是很大,轻松解决患者需求,医生也能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医患关系亦亲亦友。”
一名医生、几名轮班护士,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门诊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日均门诊量稳定在30-40人次。周三下午集中开设“手术日”以来,每月都能完成300余台手术,从烧伤烫伤、皮肤感染到慢性创面、体表痣……局麻下的非感染手术基本都可以解决。
随着大医院号源下沉社区政策落地,田医生手里的“利器”更多了,“如果患者确实需要半麻或全麻手术,我会通过转诊平台联系上级专家。”目前,每周从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转的外科患者为4-5名。
中心主任金迎同时透露,中心外科也在拓展服务外延,例如外科探索开展腋臭去除、静脉曲张手术等,以此为周围居民提供更多元服务。
外科小手术,在远郊需求同样非常大。家住闵行浦江的李阿姨,也感受到了社区外科的周到服务。近日她脸上长了皮脂腺囊肿,来到家门口的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预约到问诊一路便捷,小手术十来分钟搞定,李阿姨亲自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主治医师孙秀川手中,表达谢意以及对家门口手术服务的认可。
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蒋良华告诉记者,如今中心配备专业外科团队,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外科手术相关项目,让患者家门口就能“一站式”解决体表外科疾病,无需再去大医院排队等候。
从一张白纸到渐渐试水,近两年来,外科小手术填补了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短板。那么,哪些外科小手术可以做?如何保障手术质量安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负责人杨超带来解释。
他表示,目前上海社区开展的外科小手术主要是能为居民提供的适宜技术,例如,清创缝合术、烧伤冲洗清创术、浅表肿物切除术、脓肿切开引流术等。为确保外科小手术的安全质量,全市已开展相关技术的社区,均设置了规范的门诊手术室,相关医务人员不少是上级医院下沉社区的专家医生。
就在今年,市卫健委还计划以《上海市社区医疗服务基本病种清单》作为切入点,通过培训,以病种为单位,推广相应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应用,更好满足居民医疗服务需求。接下来全市各区每年会开展质量控制,保障医疗安全,提升诊疗水平同质化,同时联动社区正在建设的护理中心、康复中心,为上海居民提供更周到便捷的社区卫生健康服务。
本文作者: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