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院区启用2年,奉贤的阿姨们“组团”看病:国妇婴为新城带来医疗“新地标”

“张阿姨、李阿姨,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准备出发吧。”9月18日一早,家住奉贤区拓林镇的黄阿姨就拉着同村的邻居坐上了前往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奉贤院区的公交车。

“我们早就想到医院查一下,市区大医院去一趟太费劲,又不想麻烦小孩,毛病也不重,就一直拖着。”黄阿姨说,“前两天听说和我们一样情况的周阿姨刚刚去那里看过,很方便,病都快好了。我们就想着一起去看下。”

随着奉贤区打造妇幼健康高地规划的不断推进以及三甲医院的相继落地,像黄阿姨这样开始注重自身健康的人群正逐渐增长。自2022年9月落地奉贤新城以来,国妇婴奉贤院区立足补民生短板,加强完善郊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功能的相关定位,聚焦妇产儿医疗领域新技术、新设备的临床应用,正悄然改变当地及周边居民的健康习惯。

“组团式”就医随到随诊  量质提升医疗辐射能级迎来“新突破”

“说起来也不怕笑话,平常稍微一用力就漏尿,我们几个都是这种情况。”刚进医院,黄阿姨几人就来到门诊大厅的导医台向分诊人员咨询就诊科室。导医台工作人员了解了大致情况后,建议前往妇科盆底科就诊,并手把手教会她们如何在手机端完成挂号、付费等一系列流程。在前往就诊区域的路上,黄阿姨还碰巧遇上了熟人,原来,对方也是来国妇婴妇科就诊的。“太巧了,以前去趟大医院不容易,能不去就尽量不去,现在医院就在家门口,碰到不舒服再也不用忍着了。”

自2023年9月至今,国妇婴奉贤院区共计服务门急诊患者逾40万人次,分娩新生儿近7000人次,较首年分别增长近60%和75%。“首年就诊患者中有42.3%、超10万人次的患者来自奉贤本地;而这一比例在今年下降至34.1%,但人数却增长至13.6万人次。”国妇婴党委书记、新生儿科专家刘志伟说。他表示,从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新院区的优质医疗辐射和虹吸效应已逐步显现,南部上海妇幼健康卫生服务节点功能也日益凸显。

截至目前,上海三甲妇产科专科医院首个新生儿家庭陪护病房、上海首个针对孕产妇人群的睡眠障碍门诊、国际医疗部、生殖免疫门诊等特色门诊、病房也在奉贤院区相继开设。“从来院就诊患者的情况看,相较于市区,当地患者的疾病谱也存在着明显差异,中晚期疾病占比大、妇科疾病发生率高。”刘志伟坦言,其实很多患者也有很强的健康意识,但此前受限于就诊条件的限制。为此,国妇婴奉贤院区积极开展“区镇村居”多级联动协作,将便民就医点前移至各村镇、居委,打通各级医疗机构的转诊通路,让当地居民真正享受到“送上门”的优质医疗服务。

同时,国妇婴联合奉贤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徐汇区、金山区、松江区等6区婚检机构,聚焦罕见病的生育阻断,为已育有疑似罕见病患儿且有再生育需求的家庭提供免费基因检测,开展60余次各类公益诊疗、科普活动,服务受众近4万人次。

“策源地”加速技术突破  蓄势致远医学转化创新启程“再出发”

自启用以来,已经有不少医疗新技术、新药品在奉贤院区启动研究,并有部分已应用于临床,为患者送去福祉。国妇婴院长王玉东介绍,今年9月,国妇婴作为组长单位主持完成临床试验的SUA-I相控阵列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治疗系统,已成功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3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落地徐汇、奉贤两院区。借助该系统的临床应用可以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一种全新、高效无创且几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手段,并在前期临床试验中获得了验证。

与此同时,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妇幼分中心”也于近期在国妇婴奉贤院区正式揭牌成立。借助中心落地、宋庆龄妇幼健康研究院建设等契机,聚焦妇幼健康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发挥医工交叉优势,为打通“临床问题—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妇幼健康转化医学创新之路提供了有利条件。

就,国妇婴徐汇院区目前正处于大修阶段,预计2025年年中,承担主要门诊和医疗功能的主楼宇就将迎来崭新面貌。作为“一院两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徐汇院区将被建设成医疗功能突出的精品院区。届时,国妇婴将依托相关兄弟单位和医联体单位打造纵贯上海南北、联结徐汇—奉贤的“妇幼健康轴线”,不断织密妇幼健康关爱网络,加速优质妇幼诊疗服务资源扩展和延伸。

“新院区不仅是医院物理空间拓展和延伸,更是要在新时代谋划更宏大的篇章。”王玉东说,未来,国妇婴将继续秉持医院创办人宋庆龄“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的理念,着力开展高水平科技医学创新,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和亚洲医学中心建设,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妇幼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