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沪贵联动系列报道刊发以来,围绕“黄小西,吃晚饭”,向读者介绍了贵州众多自然珍宝与文化瑰宝。作为阳明心学的诞生地,贵州近年来大力实施“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根据王阳明在黔的生活、悟道以及讲学的行动轨迹,贵州2020年发布了“阳明·问道十二境”文化符号及经典游学路线,囊括贵阳、毕节、黔东南、黔南等地的多处自然、人文胜迹,分别为:龙场悟道、兴隆书壁、平越思隐、古道心旅、陆广晓发、水西论象、龙冈开讲、贵阳传道、南庵答和、南祠咏怀、东山遗韵、镇远留书“十二境”。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阳明·问道十二境”,日前,贵州省委宣传部与中国国家地理联合出品了《阳明·问道十二境》原创图书。沪贵联动系列报道将循着王阳明在贵州的行迹,带您逐一了解“阳明·问道十二境”。
七盘鸟道。中国国家地理供图
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古称“平越”,在城东南五里处,有一名为七盘的山。1508年,被贬谪贵州龙场的王阳明沿沅水入黔,一路行走到平越驿站,眼前就出现了这座险峻迂回的七盘岭。
隔着河向对岸望去,山的西面是兀立的绝壁,重安江从其下穿流而过。曲折的小径,掩映在一片苍翠树木中,王阳明行走在这狭长的山路上,心生感慨而写下一首《七盘》。
鸟道萦纡下七盘,古藤苍木峡声寒。
境多奇绝非吾土,时可淹留是谪官。
犹记边峰传羽檄,近闻苗俗化衣冠。
投簪实有居夷志,垂白难承菽水欢。
这首诗体现了王阳明在贬谪路上内心的复杂矛盾,他一方面慨叹“境多奇绝”但“非吾土”,一方面又表达出居夷之志、归隐之心。
平越驿站位于福泉城南门桥,王阳明入黔时在此小住。中国国家地理供图
七盘岭上的鸟道萦纡、古藤苍木尚未远去,随着贵州交通的巨大改善,如今大道畅通、四通八达,但王阳明在通往致良知大道上所背负及思索的精神世界依旧七盘岭间回响,等待人们去探寻“欲通大道,先行鸟道”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走过七盘岭,王阳明所抵达的平越驿站,是明代贵州的重要卫所。据《明史》记载:“平越,贵州咽喉,无平越是无贵州也。”这里建造的城池,显然经过了精心设计,以山地河谷为卫城提供天然的防御条件。
今天的福泉城内仍保留了很多有关平越卫的遗存,包含小西门水城在内的福泉古城墙,被列为国家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福泉与葛镜桥。张晋铭 摄(中国国家地理供图)
而福泉城外的葛镜桥,经历400年风雨依然屹立,至少仍吸引不少学者和游客前往。葛镜桥的建造改变了人们抵达福泉,需要翻越七盘岭的艰难,前后花费30年时间建成。这座三孔石桥,全长51米,最大跨度19.62米,有着大型传统石拱桥罕见的技术。时至今日,尽管桥面布满藤蔓杂草,却坚固异常。抗日战争时期,被途径此地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赞“北有赵州桥,南有葛镜桥。”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视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蔚
编辑/姜雨熙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
本文作者:贵州日报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