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召开的这次重要会议,对于深刻领悟新时代“两个确立”有何重大启示?

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遵义会议对于深刻领悟新时代 “两个确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秋收起义遭遇挫折之后,毛泽东同志引领剩余部队历经曲折,最终踏上井冈山并开始创建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紧接着,朱德与陈毅带领南昌起义幸存下来的部队以及湘南起义的农民武装,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等同志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接连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开始艰苦卓绝的长征。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对革命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对革命走向的清晰判断,得到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多数中央领导同志的赞同与支持。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紧急召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核心议题是解决当时党内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与组织问题。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通过遵义会议决议,并及时向全军传达与贯彻。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红军奇兵四渡赤水,兵逼贵阳,直逼昆明,并巧妙渡过金沙江,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中共中央深刻反思和总结遵义会议的历史经验。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在延安召开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高度评价遵义会议开启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领导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指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端危急的形势下保存下来,为中国革命开创了全新局面。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扩大)在上海举行,之前并非中共中央委员、缺乏实际斗争经验的王明,不仅被增补为中共中央委员,还一跃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这次全会之后,王明所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开始在党内长达四年的错误领导。在此期间,党内普遍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将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而毛泽东同志被逐步排除在中央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之外,他的许多正确思想和主张不仅未能得到中央的采纳,部分甚至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左”倾错误导致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遵义会议终结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地位,开始确立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正如《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指出:“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旗帜上。毛泽东同志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邓小平同志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事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从遵义会议的历史贡献深刻领悟新时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显著标志在于拥有稳固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以及在理论上持续创新的指导思想,这是关乎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政治保证。遵义会议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篇章、永载史册,关键在于它确立了全党坚强的领导核心,使得全党逐渐凝聚成坚如磐石的整体,锻造出一支无坚不摧的斗争力量。《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确立党的领袖领导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确立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指引党开创历史伟业的精神旗帜。 “两个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优势。“两个确立”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人民情怀、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不断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丽篇章。

作者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本文作者:严运楼

题图来源: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