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国家明确要将大飞机打造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下一个战略支柱产业。在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扩内需、稳外需,推动新旧动能平稳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商飞时代(上海)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钱仲焱建议,上海应加强对大飞机产业集群建设的规划保障,把打造大飞机产业集群纳入“十五五”发展规划。
“围绕国务院大飞机重大专项二期(三个项目)和大飞机产能提升工程实施(2024、2025、2027年分别达到每年50架、100架、150架产能),未来三年,中国商飞每年在沪研发投入100亿,每年在沪固定资产投资100亿,每年新增飞机销售收入超过100亿。” 钱仲焱说。
钱仲焱认为,从美欧经验看,制定长期规划,对促进产业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他认为上海可以面向2035年、2050年,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从市政府层面对整个大飞机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统一规划,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主线,制定分阶段的实施计划,并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确保产业集群安全、健康发展,打造高端制造的“上海名片”。
“从上海及周边地区看,预计到2026年,上海新增引育大飞机高端产业链重点企业60家以上,大飞机产业链本地配套供应商及合作单位达到150家左右,长三角与美欧围绕波音、空客所形成的产业集群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钱仲焱还建议,一方面在已确定重点发展的结构大部段和复合材料、机载系统、发动机、制造装备等四条核心子链的基础上,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更大范围吸引大飞机配套企业来沪投资兴业。另一方面抢抓新技术革命机遇,积极发掘具有大飞机应用潜力的在沪创新成果,制定引导政策将其纳入大飞机产业链予以培育支持。
除此之外,钱仲焱建议上海设立定向支持大飞机产业链企业发展的基金,充分调动国有大型企业、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民营企业力量,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创新活动,在支持现有产业链企业的同时,对于有潜力的成果,通过孵化企业等形式进行产业化开发,提高产业链企业能力。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林子璐
题图来源:张海峰 摄
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