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市民艺术夜校今年持续扩容点位和课程!如何更良性推进夜校发展?

你,是“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大军中的一员吗?

光影美术课、口琴课、水彩画课……每每市民艺术夜校开课,短短几分钟内,名额就被一抢而空。夜校已然成为一张亲民、惠民的文化名片。

在今年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党总支书记、馆长吴鹏宏带来了好消息:被列入202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市民夜校将迎来扩容,不仅点位数将增多,课程设置也将更加丰富。

外籍人士也成为市民艺术夜校的老师

教学点更多 课程更丰富

在申城,每个工作日的傍晚都有一些穿梭于大街小巷的人们。行色匆匆的奔赴,是为了赶上各教学点开展的晚间艺术培训活动。工作一天的白领们,利用闲暇时间、工作之余,弹琴学画、健身练习、与名师互动,接受艺术熏陶,感受艺术魅力。

“市民艺术夜校主打的是在晚间时段,针对18-55岁的中青年群体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普及课程,从而提升市民大众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助力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吴鹏宏表示。

2024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的茶艺课程

记者获悉,今年3月,2025年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将迎来又一个开班周期。预计到秋季班时,学员总数将达到6万人次。市群艺馆作为市民艺术夜校的总校,还将与申城7所高校推出点位或师资的相关合作,为青年朋友带来更多艺术供给。

“截至2024年底,市民艺术夜校在全市的教学点位已达到400个,覆盖了16个区的各个街道。今年计划新增至500个点位,覆盖范围将延伸至社区、高校、园区、商场等文旅商体新空间。”吴鹏宏透露,“课程设置上,将从去年的1072门课程迈向今年的1800门课程目标。”

他还表示,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会扩充适合中老年群体的教学课程,“我们还发现,学员的主力军已经迎来了‘90后’,他们更喜爱生活时尚类和技能类的课程,今年的课程也会有所体现。”

“秒光”是学习型城市体现

“2024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时,瞬间报名的人次达90万人。”吴鹏宏给出这样一个数据,而招生学员人数仅是2.5万。

在他看来,市民艺术夜校名额“秒光”是城市文明进步和学习型城市发展的体现。而需求侧远大于供给侧的原因,在于夜校可以满足在职人群三方面需求:一是满足中青年丰富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通过市民夜校学习点缀生活,圆艺术之梦;二是满足中青年文化社交共同进步的需求,通过市民夜校学习,提升了市民文化艺术素养,不少文化志愿团队逐步优化和提升;三是满足中青年职场提升的需求,不少中青年通过夜校获取新技能,拓展了自己的职场发展之路。

吴鹏宏指出,随着市民艺术夜校越来越红火,除了市群艺馆举办的市民艺术夜校外,还有团市委组织开展的“青年夜校”,由上海市总工会组织开展的“公益乐学”,以及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或以主理人形式组织开展的“夜校”。

“当前,各系统联动不够紧密,条线都是各成体系,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广大市民而言很容易造成混淆。”他说,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野生夜校不务正“夜”,充斥着种种套路和乱象,授课时间地点不稳定、授课内容宽泛、办学资质审核不严,存在监管盲区。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市民艺术夜校采取的公益性收费方式,既减轻财政支付负担,又助推“夜经济”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高性价比的教学课程,有效推动全民美育。如何更良性地推进夜校发展?今年两会,吴鹏宏带来了一份《建立健全“市民夜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

他建议,由市文旅局牵头,进一步做大外延,将“市民艺术夜校”拓展为“市民夜校”,并通过“三步走战略”做优做好品牌美誉度——

一是以现有的“市民艺术夜校”评估体系为样本,邀请广大市民和夜校学员,以及各行业相关领域代表、专家加入评估组,推出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夜校”教学评估体系。

与此同时,通过联合执法,加强对“野生夜校”的管理和整治,规范教培市场环境,逐步将“野生夜校”变为“正规军”,把社会的多元力量都吸纳到城市的学习体系之中。

三是通过上海公共文化服务联席小组等平台,联动各委办局、群团组织和各区人民政府的资源支持,进一步扩容教学点位、丰富课程内容、做好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栏目编辑:赵庆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郜阳

题图来源:新民晚报 王凯

图片来源:新民晚报 王凯 陈炅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