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分”、及时精准“诊”!普陀区中心医院“分级转诊”有实效

新春佳节前夕,普陀区中心医院收到一封来自万里街道中环锦园居民区党总支的感谢信。感谢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施佳长期致力于守护社区居民的健康。这封感谢信的背后,是普陀区中心医院对“分级诊疗”的深入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普陀区中心医院通过推进专家下沉、优化转诊、医联体联动,进一步夯实“分级诊疗”机制建设,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社区居民的家门口,提升就医的便捷度。

推进专家下沉 让“分级”更科学合理

基层是分级诊疗体系的“网底”,是解决社区居民看病就医问题的重中之重。要引导社区居民在社卫中心首诊,就需要在提升社卫中心服务能力的同时,把好的医疗资源沉下去。

近年来,普陀区中心医院依托普陀区西部医疗联合体推进专家进社区,开展“全专联合门诊”,2024年共有96名专家下沉社区,累计开诊2635次。

施医生(中)坐诊万里社卫中心全专联合门诊

在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施佳每隔一周的周四下午会到全科诊室开展“全专联合门诊”。“大医院我也去看过了,看一次要排好久的队,不及自家门口的社卫中心来得方便高效。”今年86岁的张老伯(化名)感触颇深地告诉记者,自己年初感觉有胸闷胸痛症状,在大医院反复就诊,做了一系列检查,遵医嘱吃了半年的药,但症状并未明显好转。得知万里社卫中心有区中心医院的专家坐诊,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请家庭医生预约就诊。接诊的施佳医生详细询问了张老伯的病史和检查情况。细心的他发现老伯的病症与一种特殊类型的冠心病相似。“施医生说的症状和我的情况完全一样,他建议调整用药,我积极配合,果然一个月之后就好转了。”张老伯感慨,能够不出社区,获得专家专业的医疗指导,这才是“分级诊疗”的意义所在。

雷医生(左一)带领团队查房

除了心内科专家医生的下沉,普陀区中心医院成立了西部医疗联合体内分泌疾病联盟。在内分泌科主任雷涛的带领下,科内医生都对接负责一个社卫中心,实现专家资源下沉、全专联合,已完成千余次的双向转诊。

在下沉专家资源的同时,普陀区中心医院还打通社卫中心预约的“快速通道”。签约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家庭医生可通过“1+1+1”转诊平台,提前预约普陀区中心医院的专家、特需及专科号,为转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就诊需求。预约后,医院信息系统将自动识别并优先排序,让签约居民享受优先就诊服务。门诊大厅设有“签约居民服务专窗”,提供咨询、导诊、预约等服务,确保就医流程更加便捷。

畅通转诊“绿色通道”,让诊疗更及时精准

普陀区中心医院在社区慢病管理中,通过“1+1+1”转诊平台实现上下联动,提升就医效率;在社区急诊救治上,也探索出一套高效转诊机制。

汪医生(右一)在长征社卫中心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医生,我现在心感觉跳到嗓子眼了,非常难受。”在长征社卫中心的“全专联合门诊”,普陀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汪红平接诊了一位患者。一手拿过化验报告仔细查看,一手为患者脉诊。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汪医生迅速判断:“患者甲亢,并发快房颤!”他迅速让跟诊的社卫医生带患者去做心电图,自己立即联系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准备紧急转诊。心电图结果显示,患者确实存在房颤,患者第一时间被紧急转至普陀区中心医院急诊胸痛中心。同时,内分泌科也迅速进行了紧急会诊,两个科室紧密协作,心内科负责紧急处理快房颤,内分泌科则跟进于甲亢的治疗。经过两个科室的共同努力和紧密协作,患者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

急诊“绿色通道”的开放,为社卫中心慢性病并发危急重症的处理提供了一条便捷、快速、高效、优质的诊疗途径。未来,普陀区中心医院还将继续深化分级诊疗机制建设,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本文作者: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