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与蛙竟是“好室友”,上海唯一一种毒蛇也在此……快来上海动物园看蛇

申城年味渐浓,明天起,2025年上海动物园“灵蛇献瑞生态护航”蛇年生肖文化系列活动将热闹登场。今年的活动时间从1月27日持续至2月28日,通过展览、体验、互动等形式,让市民深入了解蛇类知识、蛇年生肖的民俗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春节期间,不妨去沾沾金蛇吉祥的福气。

蛇蛙共居一室

今天上午,记者看到,上海动物园两爬馆展出了短尾蝮、舟山眼镜蛇、缅甸蟒、网纹蟒、红尾蚺、球蟒、彩虹蚺、棕黑锦蛇、赤峰锦蛇、玉米蛇,涵盖了游蛇科、眼镜蛇科、蝰科、蟒科及蚺科等5科11种。

图说:眼镜蛇

图说:彩虹蚺

其中,眼镜蛇最为活跃,不断吐着信子爬上爬下。彩虹蚺和红尾蚺分享一间“屋子”,长得也很像,只能通过手绘图示进行区分。有些蛇缠绕在屋顶藤架上,游客找了半天才发现它们的踪影。

图说:蛇类展区的手绘介绍

有趣的是,虽然某些蛇以蛙类为食,但在玉米蛇展区内,两只硕大的美洲牛蛙与蛇“同居一室”,却也相安无事。“将玉米蛇和牛蛙放在一起展示是去年开始的一项尝试。玉米蛇产自玉米地,最爱吃老鼠,美洲牛蛙也喜欢吃老鼠,因为它们食性相近,体型也没有太大差距,所以倒成了‘好室友’,从不打架。”两爬馆主管杨慧强解释道。

图说:玉米蛇和美洲牛蛙成了“好室友”

园方介绍,新年前夕对展区进行了改造提升。杨慧强介绍:“室内增加了栖架,地面多铺了些树叶,因为蛇更喜欢在树叶上游动。同时,展区里增加了幼蛇的展示,展出的幼蛇约2岁。”此外,包括蜥蜴类、龟类、蛙类、鱼类等活体珍稀物种以及其他两栖爬行动物也同时展出,如同一本“生物百科全书”。

图说:全新改造的生态展区

上海地区有哪些蛇

蛇是无足动物,在分类学中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世界上现存超过4000种大大小小的蛇,几乎遍布所有大陆及大部分海洋中。在中国,蛇的分布也相当广泛,尤以长江以南和西南各省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蛇种类和数量最多。

在上海地区,历史上记录过3科15种蛇类,但多种蛇类已多年未有记录。根据最近的野生动物调查,目前上海确认有分布的野生蛇类为2科5种,包括游蛇科的黑眉锦蛇、赤链蛇、红纹滞卵蛇、乌梢蛇以及蝰科的短尾蝮,其中短尾蝮是上海分布的唯一一种毒蛇。

图说:短尾蝮

据悉,春节期间每天10:00,蛇类展区内还将有生动的动物科普讲解和互动,科教馆二楼则将举办“蛇年生肖文化展”。“蛇主题科普讲座”中,多位专家将介绍蛇类知识和神话民俗中的蛇。

图说:科普讲解

一睹全国动物园的蛇

蛇类能够控制鼠类、蛙类等种群数量,对维护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然而,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过度捕杀,国内蛇类资源正逐渐减少。本次活动策划了一系列保护教育项目,希望展现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比如,由中国动物园协会牵头,全国各大动物园拍摄了自家蛇的日常活动及讲解视频。经上海动物园的剪辑制作,时长超1小时的蛇类科普讲解视频春节期间将在各家动物园的自媒体平台进行联播。

图说:园内多处可盖章

“Who is she”蛇类知识读本则介绍了蛇的分类、毒蛇和无毒蛇的外形鉴别、上海地区分布的五类蛇图谱以及遇到蛇及遭遇蛇伤正确的应急处理办法等。该读本将免费向市民发放。自主探索打卡活动和寒假期间的研学活动也将为游客带来独特体验。

图说:自主探索打卡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文创热”的兴起,上海动物园在百联西郊首次开设文创快闪店,反响热烈。本次生肖文化节,园方制作了一系列蛇年主题文创小物,包括明信片、红包、蛇年限定章、冰箱贴、杯垫等,通过生肖游园会、游园自主探索活动向市民限时发放。

栏目编辑:金志刚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金旻矣

题图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图片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