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冷冽、绵绵细雨,依旧挡不住人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悼念抗战英雄。
今天上午9时30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93周年仪式。全场肃立默哀,缅怀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同胞。
人群中,有位手执黄色菊花、身戴红领巾的女孩神情肃穆。她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学生张籽凝。这几年,她年年都跟着母亲来到这里纪念英烈。她始终记得纪念馆内一处特别的装置——由1945发子弹组成的“战”字。其中,八发真实子弹是从宝山本地挖掘发现的,也寓意着八年全面抗战历史。“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也了解了革命先烈是如何在这片土地挥洒热血的。”张籽凝说,有生命力的红色文物,能向更多人诉说过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建成开放的第25个年头。今天,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启动专项文物史料征集,将面向社会重点征集反映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与暴行、战后审判战犯等方面的各类抗战文物史料。
纪念馆还收到了一位海外华人无偿捐赠的抗战时期文物“江阴电雷学校铜钟”。根据铜钟形制与相关历史资料初步推测其最初应为江阴电雷学校舰船使用的船钟或学校上课用以报时的工具。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中国尤其注重海军建设,江阴电雷学校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之一。”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孔祥俊介绍,这件文物是反映侵华日军侵略罪行的重要实物佐证。接下来将进一步挖掘研究,并结合展馆现有馆藏精心设计展陈方式。
在他看来,纪念馆展陈不仅要梳理大纲史料,更要精心构思展陈方式,让走进纪念馆的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记住历史过往。结合调研,他发现,纪念馆内的几处沉浸式场景颇受欢迎。比如,观众可走在雨夜的残垣断壁中体察时刻有伏兵出现的阴冷与恐怖,或是在空旷的田野直面隆隆炮击。当观众以“第一视角”走进革命先烈经历的过往,那些在课本上讲了千百次的故事也变得有血有肉。
沉浸式体验正从馆内走出馆外。“追寻红色印记 感受魅力滨江”宝山滨江红色文化行走路线同步发布。这段路线共设有9个打卡点,从日出广场出发,一路向北经过吴淞口零点水位钟、淞沪抗战纪念馆、姚子青烈士纪念碑、古城墙等。孔祥俊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推动革命文物、红色资源、革命场馆与宝山滨江带开发建设的深度融合,加强与旅行社等社会力量的紧密合作,定制研发更多红色研学路线,讲好讲活这段历史过往。
栏目主编:苏展
文字编辑:周辰
本文作者:文汇报 王嘉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