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 杨浦榜样|吴焱:以仁爱之心救人,以精湛技术行医

编者按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人民城市理念提出已有五年,为奋力谱写“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振作杨浦一股劲”三篇“大文章”,充分发挥先进楷模的榜样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学习榜样、崇尚先进、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杨浦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与新民晚报联合开展“人民城市·杨浦榜样”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全区上下勇担人民城市建设新使命,激发人民城市发展新动能,创造人民城市美好生活新图景,开辟人民城市治理新路径,展现党的建设新气象。

今天,第一期发布“2023年度杨浦区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获得者吴焱的故事。

一身白大褂,整日穿梭于ICU病房,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最后一线希望,这是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吴焱的日常。

“以仁爱之心救人,以精湛技术行医”。吴焱,今年51岁,浙江金华人,在ICU工作已有20年。在医院内,他是危重病人的守护者,无数次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在医院外,他更是急救知识的传播者,积极投身社区急救培训,借助他人的力量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他既是一名进博保障“老将”,也是一名医疗援藏“尖兵”,获评2023年度杨浦区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

拯救生命

作为全院危重病人的守护者,ICU里,几乎每天都有生死一线的时刻,在这个战场上,吴焱始终保持着冷静与从容,处变不惊。

“失败是成功之母,所有的经验都离不开理论与实践。”时间拨回20年前,市东医院综合性ICU组建,吴焱从神经内科转到ICU病房,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面对全新的挑战,他从零开始,看书学习、外出磨炼,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学习,迅速掌握了各种急救技术和急危重症的抢救技能。第一次ICU值班,收治了一位70余岁的危重病人,送来时已昏迷,呼吸衰竭,心跳急速下降,急需插管。缺乏实践经验的吴焱紧张不已,但还是冷静处置,慌而不乱,快速插管成功,最终顺利救回了这名病人,这也坚定了他留在ICU的决心, “那一刻,就像瞌睡时忽然来了枕头,心头涌上了一股无与伦比的甜美。”

ICU工作繁重,要坚持下来并不容易。吴焱总是每天早上7时半到达医院,先详细了解病人前一天的情况,查房时就能有的放矢,他说这也是从实习时就养成的习惯,查房后就是各种急救操作:穿刺置管、血液净化、呼吸机支持、气管镜、超声检查,书写病史等,忙起来的时候经常顾不上喝一口水、吃一口饭。由于ICU采取封闭式管理,下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接待家属工作,他总是耐心解释病情,抚慰家属的悲伤。“偶尔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吴焱的行医格言。来到ICU20年,吴焱从没有被一个病人或家属投诉过,这也是他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乐此不疲

从神经内科到ICU,吴焱接触到的危急重症越来越多。他注意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比如,心血管系统问题导致的猝死被称为“心源性猝死”。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2012年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年发病率为41.8/10万,每年的心源性猝死约54.4万例,2022年已经达到97.1/10万,翻了个倍,而且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心源性猝死发生后的‘黄金4分钟’格外重要。”吴焱说。

“我们收治过很多的心源性猝死患者,有成功,也有失败和遗憾,这也让我的急救理念有了很大变化。‘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不能仅限于口号,更多的应该付诸行动”。2010年,吴焱从最初的应急救护员做起,逐步成长为应急救护培训区级师资、市级师资,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身于应急救护的志愿培训事业中,把一场场急救培训活动送进街道、社区、大中小学及各企事业单位。

吴焱清楚地记得,2017年夏天,一名曾经培训过的学员,他爷爷吃晚饭时不慎被异物卡住,造成气道异物梗阻,情况危急。这名学员利用所学的海姆立克手法挽救了爷爷的生命。这也成了吴焱乐此不疲地参与急救培训的原因之一,“哪怕平时苦一点、累一点,如果能够多花一点的时间给别人多传授一份急救技能,当我们身边的人出现意外情况时,才能够多一分生存的机会。”

中国国际(上海)进口博览会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综合博览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七届。正是凭借扎实的急救技能,甘于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吴焱先后参与了第二、三、四、六、七届共五届进博会,其中有三届担任上海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保障小组组长、两届作为上海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保障组督导。6天时间,每天奋战10余个小时,三万步,他率领队员全程参与、处置各种伤情及突发状况,圆满完成了各项医疗保障服务,多次获得“特别奉献奖”“优秀志愿者”“岗位标兵”等称号。“在这里,全世界在讲中国话,作为一名上海市民、中华儿女,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大爱援藏

2018年,为了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吴焱作为市东医院第五批援藏医疗队队员,赴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开展了为期半年援藏医疗工作。

期间,吴焱立足自身优势,将上海先进的医疗技术输送至拉孜县医院,开创了多项第一——“第一次群体伤害事件综合演练”“第一次全员心肺复苏培训”“第一例心包穿刺”,成功抢救了县医院第一例过敏性休克心跳骤停患者。

吴焱记得,那是个20岁出头的姑娘,做农活时手部不慎被机器划伤,在乡卫生院做了局麻缝合后,效果不佳,又到县医院准备手术治疗。当时,吴焱正在医院二楼查房,一个紧急电话打了过来:“老吴,快点上来手术室,病人快不行了!”他立刻百米冲刺到手术室,发现病人心跳停止、血压测不出,吴焱连忙指挥展开急救:肾上腺素注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置管,随着一道道指令发出,一项项及时的急救措施,不到5分钟时间,病人心肺复苏成功,最后康复出院。后来分析病因,才知道是局麻药利多卡因造成的过敏性休克。

半年时间,吴焱不遗余力地传帮带当地医疗人员,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各方面首肯,为拉孜县医院“创二甲”贡献了极大的力量,获得了市东医院颁发的“援藏先进个人”称号、区卫健委“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时至今日,当地的医护人员遇到困难,还总是会第一时间打电话向吴焱请教。

2019年9月,吴焱作为资深急救师资,再度前往西藏日喀则为第九批上海市援藏干部进行为期一周的急救培训,完成了两年内两次援藏的心愿。“医者就该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这是我们不变的初心与使命。”吴焱说。

栏目编辑:顾莹颖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陈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