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遗体送别仪式,2月10日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
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大厅上方电子横幅,是“沉痛悼念黄旭华同志”几个大字;中间的黄旭华遗像,面带着微笑;两侧挽联,分别写着“卅载呕心研潜艇深海蛟龙惊世界”“一生矢志卫海疆大国重器铸功勋”。黄旭华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今天的武汉,满城鲜花送别黄旭华院士。每一朵花,都承载着人们的祝福、怀念与倾诉。除了自发到殡仪馆来送别的社会群众,还有不少网友通过外卖配送的方式也将鲜花送到殡仪馆,以致有人喊:武汉的鲜花被买空了!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致敬伟大科学家,许多人专程赶来送别
送别仪式现场,悼念的人群络绎不绝,亲人、朋友、同事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前来与他告别。寒风中,他们手捧鲜花,眼中满是悲痛与不舍。在殡仪馆外,不少市民自发前来,有的手捧鲜花,大家神情肃穆。
有人趁上班前赶来,放下一束花,然后匆匆离去。不断有外卖骑手带来花篮,这是外地网友委托他们送的。有人在花篮的卡片上写:黄老是一位“让中国人挺直腰杆、不再挨打”的伟大科学家。
武汉市洪山实验外国语小学四年级学生吕昀骁,带着自己绘制的《潜龙在渊》送别黄院士。
河南信阳学生王尊,和家人坐火车专程赶来吊唁黄老。今天凌晨五点多抵达武汉后,他们就直奔殡仪馆。在现场,王尊还写下一首悼念诗:噩耗惊天地,悲风恸九州。灵柩归神所,哀悼化春愁。劈波威碧海,斩荆筑龙头。埋名三十载,功利在千秋。
来自安徽阜阳的“00后”苏子龙说,曾在电视剧《功勋》中了解到黄旭华事迹,深受感动,他因此加入志愿者队伍。10日凌晨,他乘坐火车来到武汉,就是为了表达敬意。
在众多鲜花中,有一艘精致的核潜艇模型,静静地摆放着。它的主人是一位来自武汉的教师,在得知黄老逝世的消息后,他立即购买了这艘模型,并连夜拼装完成,只为在当天将其送到黄老的身前,以此表达他的敬意与怀念。
在中国船舶集团719所设立在武汉市中山路院区的悼念厅里,黄旭华生前的秘书向李世英介绍:“您看,我们把花做成了潜艇和海浪的造型,他一定喜欢,一定会满意的。”
今天,武汉地铁也用特殊的方式送别黄旭华院士。地铁2号线街道口站的大屏上,蓝底白色“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国士远行,深海永念”格外耀眼,来往市民纷纷驻足,致敬黄老。
“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无愧耀眼的时代楷模
这位出生于广东的海边少年,弃医从舟,立誓“科学救国”。1958年,黄旭华因专业能力出色被秘召北京,参加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工作。工作必须保密,从那天起,他便“消失”了。没有鲜花与掌声,他度过人生中本该最灿烂的30年。直到年过花甲,才与母亲重聚。
1987年,黄旭华给母亲寄去一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文中有一位不能透露姓名的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到这时,黄旭华母亲才终于知晓,“不孝”儿子沉默三十年的秘密。再见到母亲,母亲已93岁,黄旭华说:“对家里,我内心是有愧疚的,但事业需要我这样,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1988年,中国核潜艇首次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身潜到水下,成功完成试验。这意味着,中国国防实力取得重大突破。他欣然赋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真正的时代楷模,不仅在于自身的卓越,更在于能否点燃他人心中的光。
黄旭华院士的经历,感染了一个又一个中国人,鼓舞了一批又一批正在成长的孩子。生命虽然走到了尽头,但是他“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却在祖国的花朵身上得到了延续。一大早就前来殡仪馆门口悼念的小学生毛梓宸,现就读于中山路小学,巧合的是,他与黄院士的女儿、孙辈是校友。他说:“黄爷爷是一位特别和蔼可亲的老人家,我以前听过黄爷爷讲课的,给大家传授的都是一些非常正能量的精神,我要学习黄爷爷身上的爱国精神。”
黄旭华院士永远地离开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将万古流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英雄”的定义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他们不仅是战火硝烟中的无畏者,更是和平年代里以智慧与信仰铸就国家脊梁的奉献者。
黄旭华院士的逝世,让我们再次叩问:为何一位隐姓埋名三十载、与深海为伴的科学家,能成为跨越时代的集体记忆?答案藏在他用一生书写的“深潜报国”史诗中,也藏在他为新时代英雄精神注入的深邃注解里。他以“隐姓埋名”诠释忠诚与使命,是无我的新时代英雄;他用“算盘磅秤”探索科技自立之路,是坚挺的国家脊梁;他用“三面镜子”照亮后辈前行之路,是民族的精神火种。
用DeepSeek写一首满江红,献给英魂
笔者用DeepSeek作了一首词,送别为了中国核潜艇事业奉献终身的黄旭华。
《满江红·送别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
驾鹤西归,寒风泣,神州悲切。抬望眼,海疆辽阔,舰潜游弋。隐姓埋名研重器,舍家为国倾心血。铸利剑,誓死保和平,坚如铁。
攻千险,排万难;深水探,龙宫闯。任惊涛骇浪,笑谈无怯。九秩人生终不悔,一腔赤胆真豪杰。送君行,酹酒祭英魂,千秋烈。
Deepseek还附带了一段赏析:这首作品以《满江红》词牌名创作,表达对黄旭华院士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词中通过描绘海疆辽阔、舰潜游弋的壮阔景象,凸显黄院士隐姓埋名、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结尾处“酹酒祭英魂,千秋烈”更是寄托了对黄院士不朽功勋的永恒纪念。
来源:长江云、央广网、中新网、潮新闻、央视新闻等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卢晓川
本文作者:卢晓川整合
题图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