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上海海洋大学“新农班”60多名学子把开学第一课放在生鲜集市。学生郑嘉滢说:“平时从来没有关注过水产品的价格,课堂上学到的水产品浮动大,今天实地走访一圈,才真正有了切实的感受。”
这是“新农班”课程特色,除了增加社会实践课时,更强调“一线”的现实场景,其初衷就是以“接地气”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同样是鲜活的水产品,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不同的水产品价格差别很大?还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都是虾,基围虾和小河虾的价格也要相差相近一倍?”作为跟班导师,水产与生命学院高级工程师王春,跟着学生不断启发他们的思考。
“新鲜度、风味、品种、养殖难度……从而影响着价格的波动。”学生们在导师的引导下逐一打开了思路。“也别忘了品牌和供求关系,”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姜启军教授补充:“水产品经济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脱离了鲜活的水产品市场,掌握水产品经济规律就失去了根基。”
跟着导师“逛”市场,跟着行业“老板”访基地。同学们结合调研发现的水产品市场价格和消费变化,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堂课打开了我们的眼界,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具象、立体,而更多的是掌握了课堂上不具有的实践技能。”
导师王春带大家“逛”松江农贸集市,沉浸式体验水产品的鲜活度。
学生在松江体验“智慧农业”好帮手——无人机。
原标题:“新农班”开学第一问:都是虾,为什么基围虾和小河虾价格相差相近一倍?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蒋迪雯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孟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