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汽集团与华为终端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对这场合作均十分重视,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见证签约。此次合作不仅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更在供应链管理等全链条展开合作。
上汽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在整车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拥有深厚的积累和强大的实力;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企业,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5G通信等汽车智能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两者合作是汽车与科技行业第一梯队企业的强强联手,有望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
此外,上汽的优势在于丰富的整车制造经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庞大的市场基盘;华为则凭借鸿蒙智行生态、ADS高阶智驾系统及5G通信技术等,为合作提供强大的智能化技术支持。
有消息称,上汽与华为之间的合作模式将采用智选车模式。在智选车模式下,华为不仅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全栈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还将深度介入产品定义、设计、营销、生产等环节,甚至华为线下门店也将为汽车销售提供支持,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华为在智能化领域的优势和上汽在制造方面的专长,实现深度协同。
数据显示,上汽全球年产能达600万辆,2024年海外销量突破百万辆,其主导制定的插电混动汽车能耗限值标准已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推手。而华为终端在智能驾驶领域已形成显著技术壁垒,鸿蒙智行生态累计智驾里程突破12亿公里,城市NOA实现基本全覆盖,日均解决22万次泊车难题的智能化能力,为合作注入强大数字基因。上方合作品牌兼具上汽的规模制造优势和华为的智能技术溢价,叠加鸿蒙智行41.21万活跃用户的生态基础,有望形成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两家企业为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有着积极贡献,覆盖新能源技术、5G车联网等关键领域。这种标准话语权的叠加,将使得合作项目具备定义行业新范式的潜力。业内人士表示上汽华为模式跳出了传统代工思维,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体系,既保持了主机厂的工程化能力,又整合了科技企业的迭代优势,这种“软硬协同”的转型路径对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具有示范意义。
随着合作协议落地,双方联合团队已启动首款车型的联合开发。新车型将深度集成华为ADS 3.0智驾系统与上汽新一代电动平台,计划于2025年一季度亮相。这场“上海制造”与“中国智造”的深度融合,或将开启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原标题: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上汽集团与华为签署深度合作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丁楠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丁延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