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儿科医生”升级上岗,复旦儿科医院这位“医生”有何不同

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推出全新升级版“DS-小布医生2.0”系统,通过DeepSeek本地化部署和应用,实现医疗服务全链路的智能升级。这还是国内首个实现“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人文服务的医疗AI系统,可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记者获悉,小布AI医生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复旦大学国际表型组研究院自主研发,于2020年推出。在对儿科医院900余万份病历、10余万份住院病例、覆盖超过7000个儿科病种学习的基础上,小布AI医生建立智慧化诊治前沿决策模型。

此次发布的DS-小布医生2.0也在1.0的基础上迎来了患者端、医疗端、管理端的全面升级。

以“精准诊疗+情感交互”的创新模式,DS-小布医生2.0不仅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技术迅速解析患儿症状,为家长精准推荐相关科室并自动完成预约挂号,还可贴心附上来院注意事项、导航和预问诊服务等。

在诊疗过程中,DS-小布医生2.0可结合最新循证指南、诊疗规范、专家共识,为家长提供用药指导、检查注意事项,并推送候诊提醒和院内导航服务。针对慢性病患儿的康养管理,DS-小布医生2.0也会在诊后推送用药指导、随访建议和健康管理服务等,践行“治疗-管理-预防”的闭环服务模式。

对于医生来说,DS-小布医生2.0无疑是一位好帮手。结合儿科医院自建的儿科检索增强知识库,DS-小布医生2.0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医生提供实时、全面的决策支持,协助医生进行个性化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深度融合DeepSeek大模型,DS-小布医生2.0的推理能力全面升级,尤其在处理复杂病情和多病并存时,能提供更精准的诊断支持,诊断一致性突破95%,极大减少了误诊和漏诊风险。

DS-小布医生2.0对医院整体效率的提升还体现在科研创新、耗材管理和资源调度等方面。

通过动态医学知识库,系统为科研人员提供实时数据支持,挖掘医学创新新趋势;与院内供应链系统(SPD)深度融合,实现了智能化耗材管理;建立智能医疗资源调度系统,成功构建“小布决策伴侣”,帮助医院实时掌握运营状态并优化资源分配。例如,系统能够预测未来就诊流量,基于床位使用、手术安排等因素,提升床位周转率和资源使用效率。

2022年,儿科医院构建了医疗AI临床应用的知信行量表,通过对332名医务工作者的抽样调研,系统梳理伦理治理议题。通过建立“1-3-5”评价指标体系(1个应用场景-3个主体视角-5个评价维度),对AI驱动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全流程的动态监测,确保技术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透明、公平且负责任地运行,同时持续优化、增强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信任。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王艺表示,DS-小布医生2.0的推出标志着国产大模型在儿科医疗领域的全面突破,从最初的数据对齐、建模,到现在不断迭代,从聚焦治理数据、打造医院决策大建模,到引入全球知识库实现内外数据结合支撑,完善了决策支持功能,到如今DeepSeek的加持,实现更高质量建模,更精准诊断治疗。儿科医院也正考虑打造“小布医生巨人”,度身定制专家数字孪生,实现更优化、更智能的问诊。

原标题:“AI儿科医生”升级上岗,复旦儿科医院这位“医生”有何不同

栏目主编:樊丽萍

本文作者:文汇报 李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