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着代谢、解毒、免疫等重要功能。今天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举办的2025年“全国爱肝日”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科普与健康咨询活动中,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主委、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长青带来一组数据:2024年《中国肝病流行病学与疾病负担》数据显示,我国肝病患者已突破4亿,包括6000万酒精性肝病患者、2亿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肝脏脂肪过多积聚,不仅导致肝功能衰退,还会引发肝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并发症。脂肪肝绝非“小问题”,肝脏体检应成健康管理“必修课”。因此,本次活动以“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为主题,吸引了数百名市民参与。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的30余名专家教授通过健康咨询、免费检测、科普宣讲等形式,向市民们传递“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护肝理念,呼吁公众从日常生活做起,筑牢肝脏健康防线。
易被忽视的肝病预防大于治疗
活动中,多位肝病领域权威专家强调了肝病预防的重要性。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副主委、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马雄提醒,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肝脏的炎症和损伤。该病症可以导致肝脏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变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他介绍,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由于体内自身免疫异常引起的一组肝胆损伤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以及其中两种同时存在的重叠综合征。此外,系统性IgG4相关疾病的一种——IgG4相关性胆管炎也属于自身免疫性肝病。
不过,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率和好发人群有所差异,AIH多见于30至50岁的女性,男女比例为1:4;PBC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大多于40至60岁起病,男女比例为1:9;PSC多于中青年起病,男女比例为2:1,约50至70%的患者伴发溃疡性结肠炎;IgG4相关肝胆疾病多见于老年男性,男女比例约4:1至2:1。
马雄特别介绍了容易被忽视的AIH。“此病大多起病隐匿且缓慢,且多见于中年女性。早期与常人无异,病情进展后可出现乏力、嗜睡、皮肤瘙痒、食欲减退、黄疸(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体征。”他表示,如果体检时发现肝脾肿大、腹水等,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及时就医。“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若在疾病早期就诊,治疗应答较好,通常预后也较好,长期生存期与健康人群相似;若在疾病进展期就诊或治疗应答不佳,患者则可能发展至肝硬化、肝衰竭,进入此阶段后,肝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义诊、快检让科普走近市民
活动现场设置了肝病咨询、乙肝丙肝快速检测、无创肝纤维化检测等便民服务,并发放肝病防治知识手册及健康小礼品。许多市民早早到场排队,其中不乏从郊区专程赶来的参与者。仁济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张建军聚焦肝癌和肝硬化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为现场参与活动的市民们科普了肝癌微创手术与肝移植技术的最新进展。
李先生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忙,对脂肪肝总抱着侥幸心理。今天听了专家讲解,才知道控制体重和饮食这么重要,免费做了检查,收获很大。”
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表示,肝病防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科普宣传和义诊活动,提高公众对肝病的认知,帮助更多人了解肝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措施,从而降低肝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仁济医院院长夏强介绍,仁济医院作为国内肝病诊疗的领先机构,一直致力于肝病的研究与治疗。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强与各方的合作,推动肝病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原标题:全国爱肝日:我国肝病患者已突破4亿,这种易被忽视的肝病竟好发于中年女性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