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选择婚恋对象最看重什么?《虹口婚恋白皮书》告诉你

4月10日,虹口区妇联以发布《虹口婚恋白皮书》的形式,在虹口区“家+书屋”1925书局举办了一场以“家+甜蜜,幸福联线”的婚姻与爱情智享沙龙,携手高校社会学专家,心理、婚育、法律专家以及青年群体共同探讨培育新型婚育文化,推动年轻人形成良好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今年以来,虹口区委正在积极推动的新型婚育文化建设。虹口区妇联先后通过调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区积极推动婚恋文化建设。今年1月,为真实了解适龄男女在婚姻态度、择偶标准、生育意愿等方面真实想法和意愿,制定了“爱的填甜卷”问卷调查,通过线上线下发动,共收回问卷922份,年龄横跨18—45岁,其中25—34岁占比63%,调研重点聚焦社会关注、年轻人关心的问题,在婚恋态度、择偶标准、生育意愿等方面的现状和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虹口婚恋白皮书》。

白皮书对当前年轻人的婚姻的态度、择偶和生育的影响因素、初婚和生育理想年龄,以及生育子女的理想数量和政府支持力度等进行深入剖析成因,提出对策建议。

其中,调研结果显示,有7.1%的人认为“只有结了婚人生才圆满”,有64.6%的人表示“遇到了理想对象就会考虑结婚”,但也有5.3%的人选择“只想谈恋爱,不想结婚”,约15%的人表示“单身也很幸福”。这表明,现代青年群体在婚姻观念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更加开放、多元和自主的特点,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自由选择。

通过对比数据发现,选择“单身也很幸福”和“只想谈恋爱,不想结婚”的人,在“希望参加的婚恋服务活动类型”的选择上,有40.9%的人选择了“联谊交友”,还有31.1%的人选择了“交流平台”。这表明,尽管他们目前处于单身或不想结婚的状态,但仍有较强的交往意愿,希望通过特定的渠道和平台来拓展社交圈,寻找合适的恋爱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调研显示,通过对选择婚恋对象时考虑因素平均排序值的分析,青年群体最看重的因素是“三观相合”,这表明现代青年在选择婚恋对象时呈现出更加理性和自主的特点。他们在选择伴侣时,更加注重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契合度,体现了他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对高质量关系的期待。

其次是“健康状况”、“外表形象”和“兴趣爱好”在青年选择伴侣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一些传统的、可能与社会地位相关的因素,家庭背景、经济条件、职业类别、学历水平等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在婚恋选择中仍有一定影响,但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调研结果也显示,青年群体的理想初婚年龄集中在25-34岁,其中56.3%选择25-29岁,19.9% 选择30-34岁;青年群体的理想生育年龄集中在25-34岁,其中46.8%选择25-29岁,31.9% 选择30-34岁,这与近年来生育年龄推迟的趋势一致。

沙龙上,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研究员杜世超从社会学视角,对白皮书中提到关于婚恋态度、生育意愿的变化进行分析,为婚恋和家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他认为,青年群体最看重的因素是“三观相合”,说明他们的择偶观正从“地缘”转化为“趣缘”,但“三观相合”的标准却无法量化,因此线下的联谊交友、文体活动就是很好的契机,因为在轻松的游戏中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方法,因此受到青年群体的欢迎。

上海市巾帼园高级婚恋顾问方磊、白玉兰开心家园家庭服务社心理学博士梁芳,虹口区女律师联谊会秘书长吴祺祯律师也分别从各自专业出发阐述了关于婚恋和生育的社会、心理以及法律边界问题。

根据调研情况,虹口区妇联于今年2月在区婚登中心组织开展第一场“新婚第一课”,加大了对新婚夫妻的家庭教育。3月组织百人交友活动,报名火爆,成效显著,实现了全程网上自主报名,多对年轻人现场牵手,后期自主组织活动的良好氛围。从侧面印证了白皮书中关于现代年轻人在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的独立性增强后,婚恋观和生育观的变化,也为下一阶段虹口区妇联进一步加大搭建婚育服务平台提供了底气和信心。

现场,虹口区妇联正式与上海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巾帼园)签订共建协议,未来将与这一市级老牌婚育辅导机构共同策划组织各类婚恋交友活动。

根据虹口区妇联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虹口区妇联还将在理论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引导,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户外拓展、主题派对、文化体验等,丰富交友联谊的渠道和活动形式,搭建交流平台。

同时,通过“新婚第一课”、“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等活动和空间的打造,努力对接各个部门,发挥妇联联合优势,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婚恋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婚育教育和服务支持。

原标题:《年轻人选择婚恋对象最看重什么?《虹口婚恋白皮书》告诉你》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