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决策部署,探讨法治在进一步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所肩负的特殊职责使命,2025年4月13日,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法治促进”为主题的东方法治论坛研讨会第二场在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涉外法治建设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姜平在致辞中表示,东方法治论坛是市法学会依托新一届理事会,推动54个所属研究会和16个区法学会构建“一体两翼”工作格局,重点谋划打造的高端学术平台,期待更多市法学会所属研究会、区法学会和法学法律工作者参与进来,不断强化以学术研究服务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他希望,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一要提高认识站位,坚持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二要加强制度研究,以高标准规则对接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三要坚持问题导向,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在美国挑起新一轮关税战之际,法学专家学者应当为对接规则、融合规则、制定规则贡献中国智慧和法治力量。上海政法学院党委书记葛卫华在致辞中谈到,上海政法学院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期待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研究成果,探讨法治路径,碰撞思想火花,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黄进围绕“制度型对外开放探析”作主旨演讲。他指出,在全球化进入“规则重构期”、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制度型对外开放是我国核心战略之一,涉外法治建设是我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既要以国际高标准协定为抓手探索接轨衔接,又要加快国内立法修订破除规则障碍,健全风险防控机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进全球治理改革和建设,为全球化提供“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
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的立法先行
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在研讨中指出,自贸区是我国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前沿阵地,要根据国际经贸形势和规则变化,结合我国立法和实际需要,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福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李智提出,对标国际规则需要文本“软”约束和结构“硬”约束,通过国内法与国际规则的衔接和协调,最终在国际框架下实现为我所用的目的。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彭岳探讨了自贸区建设的法治化路径,认为必须坚持制度创新与法治保障的有机结合、中央与地方立法事权的合理配置,不断深化自贸区法治建设,推动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协调发展。
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法治实施
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盛勇强以《新加坡调解公约》为例,对国际商事调解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加快国内法制与公约衔接等方面对我国商事调解制度进行展望。浦东新区司法局局长黄爱武立足建设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浦东新区在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布局、人才培养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丰硕成果,提出将全力以赴打造全球法律服务资源配置高地,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浦东智慧。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庭长何云深入介绍了国际商事法庭的规则衔接和制度创新,分享了涉外商事审判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提出要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建立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制度,完善顺畅衔接、专业高效的多元解纷体系,通过一站式诉讼服务和一流数字化建设,不断提高国际商事纠纷解决能力。
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的风险防范
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毕雁英介绍了国际经贸规则的演进,认为国际经贸规则的实质是权力、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制度化博弈,其背后是全球治理权的争夺。她提出,在经贸规则对接中,要坚持以我为主、整体设计、灵活联动、对接重塑的考量原则,统筹发展与安全、开放与安全,主动塑造规则内容。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张春良以“论反制裁措施的司法适用”为题,提出司法是反制措施的第二战场,通过审视相关司法案例,指出当前我国《反外国制裁法》相关规定仍存在司法供给不足的问题。他认为,在反制措施链入司法的路径考量上,我国应将反制措施纳入公共政策,并维持公共政策的谦抑适用。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珊珊从实务视角出发,介绍了出海企业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关键问题和现实困境,通过深入剖析原产地规则和企业合规风险,为我国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运用好国际经贸规则,助力国家和企业破局突围
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逆风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因素,如何精准把握运用好国际经贸规则,助力国家和企业破局突围,既是法学研究者需要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更是必须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上海市法学会国家安全法律研究会副会长陈浩哲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地方实践,加强对国家经济安全、网络安全、科技安全等方面的保护,同时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会上举行了“一带一路”国家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成立仪式。该中心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安全法律问题为研究重点,聚焦服务国家战略、统筹推进发展安全、凝聚汇集各方智慧,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一带一路”制度保障做出更多贡献。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法学会指导,上海市法学会国家安全法律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上海政法学院联合主办,浦东新区法学会协办,华东政法大学支持,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江苏、福建等地的法学院校专家学者、实务部门领导、主办和承办单位成员等百余名嘉宾参加活动。
原标题:《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王多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