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国新办举行的经济数据例行发布会上,美国针对中国的高关税是否会对中国GDP增速造成负面影响成为中外记者关注的话题。
面对外方记者的提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对我国的外贸和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
盛来运指出,第一,中国经济基础好、韧性强,因此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外部挑战。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15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另外,中国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市场规模巨大,人均GDP也超过1.3万元人民币,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所以市场的成长性好,对内需、投资、消费来说,发展空间非常大,这些因素都将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市场多元化,出口有韧性。依托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中国生产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上具有良好口碑。近几年,中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构建贸易多元化格局,成效显著。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成为贸易伙伴。今年一季度,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占我国的外贸比重提升至51.1%。由此可见,中国正在形成多元化的国际贸易格局,对某一个国家的单一贸易依存度持续下降。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额占中国的外贸比重已从2018年的19.2%下降至2024年的14.6%。刚刚发布的一季度外贸数据也可以看出,虽然外部限制增多,但出口依然增长6.9%。
第三,转型有成效,新动能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原来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过去五年,三大需求中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80%。2024年,“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左右。此外,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新动能的不断成长,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第四,应对有经验,政策有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大风大浪,比如经受了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摩擦,还有前几年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但中国都经受住了考验,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针对当前的外部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判,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及时推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一季度数据看,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对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中国将会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及时推出增量政策,丰富的政策工具箱将成为应对外部冲击和挑战的保障。
第五,制度有优势,人民有信心。中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面对外部重大挑战时可以高效调动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应对。此外,敢闯敢拼的中国企业家和智慧勤劳的中国人民都将成为中国应对巨大风险挑战的基础和底气。
“基于以上这些判断,我们对中国经济后期的走势以及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盛来运强调。
原标题:《面对美国高关税,中国能否实现5%全年增长目标?国家统计局:五大底气应对》
栏目主编:樊江洪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张煜 余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