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中国智库报告(2024)》发布:助力新型企业智库高质量发展

近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瞭望周刊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智库报告(2024)》发布会暨企业智库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瞭望智库联合发布了《中国智库报告(2024)——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新型企业智库建设》。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指出,当前科技革命浪潮汹涌,经济格局加速重塑,社会变革深刻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科学决策,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推进政策、机制、人才等改革和创新,加大实施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选题,不断提升智库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要加大对智库本身的研究,遵循智库的成长与运行规律,因库制宜、聚焦重点、突出特色、做优品牌,在重点领域和重要议题上,为党、国家和人民提供更有深度、更有影响力的思想产品。

瞭望周刊社党委书记、总编辑郭奔胜强调,企业智库作为连接政策与实践的桥梁,需进一步校准方位,有效推动政策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更多高质量的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智库研究成果。

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陶希东就国内企业智库发展的现状特征、发展经验、存在问题、思路建议等进行了阐释分析。

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智库代表围绕企业智库发展、智库研究方法、智库高质量发展、新技术赋能智库建设等议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提出,新型企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超越企业自身,聚焦公共政策和产业政策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高质量咨询,通过提升研究质量和协同能力推动智库转型升级。推动新型企业智库发展的创新路径包括加强自身治理、提升政治站位、加强联合协作、拉长咨询链条及推动多元互动,旨在构建中国自主可控的咨询体系,增强国家战略咨询力量。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务委员、研究员李颖明表示,智库研究的对象逐渐成为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共生的复杂系统,并不是单一学科的研究能解决,需要将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汇聚在一起,通过学科融合寻求解决方案。智库科学与工程为复杂智库研究提供了一般化的范式,符合学科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推动智库人才的成长,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集成能力的智库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与智库建设部部长周湘智强调了有组织科研对智库发展的重要性,应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建议通过需求驱动、严密组织、紧凑行动、迅速反应、质量为王等策略来开展有组织科研。要注重做好选题策划、混编团队、数智转型和过程管理。平衡好集体研究与个人探索、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行政文化与科研文化这三大关系有利于推动智库有组织科研的健康发展。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吴谋远指出,人工智能正引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系统性变革,AI技术通过数据驱动、算法赋能和人机协同,推动智库研究从经验主导向精准推演跃迁,在政策仿真、跨学科协同等领域实现效率革命。同时,需警惕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等风险。

上海投资咨询集团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骅提出以“专业能力、品牌建设、人才梯队、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智库发展路径,建议强化引才政策创新、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未来进一步聚焦核心领域研究、深化开放协作、优化人才机制,推动企业智库可持续发展,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与城市发展。

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干春晖指出,企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理论与实践、决策与执行的桥梁纽带,在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产业变革、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企业智库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核心,强化智库研究的针对性与前瞻性;要以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为重点,推动传统企业智库向现代企业智库转型发展;要以服务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不断提升企业智库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作为“国内最早设立的智库研究平台”,自2014年以来,连续研究并发布年度《中国智库报告》,《报告》已成为智库研究领域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报告之一。

原标题:《资讯 | 《中国智库报告(2024)》发布:助力新型企业智库高质量发展》

栏目主编:杨逸淇

本文作者:文汇报 陈瑜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