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消费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和传统商品相比,二次元消费需要怎样的权益保护机制?……今天,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针对超过1万名消费者的消费调查,对二次元消费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与趋势进行了解。
动漫和游戏周边深受喜爱
数据显示,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从2017年的2.1亿增至2025年的5.26亿,实现近1.5倍增长,用户群体横跨“80后”至“10后”的四代人群。去年,泛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达近6000亿元,二次元消费已经从小众爱好发展为消费新趋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指出:“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其周边衍生品等消费,开拓国货‘潮品’国内外增量市场”。当传统消费场景难以满足情感需求时,具有强社交属性和情绪共鸣的商品往往能突破价格敏感度限制,形成爆发式增长,“二次元”消费就是典型。
上海市消保委开展的调查显示,二次元消费的形式和场景不断丰富,商品形式包括手办、卡牌、徽章、钥匙扣、服装、配饰、文具、办公用品、杯子、抱枕、鼠标、键盘、耳机、数字游戏、数字音乐与影视作品、数字藏品、门票、纪念品、盲盒、扭蛋等。
其中,动漫周边和游戏周边深受消费者喜爱,购买过动漫周边与游戏周边的受访者(包括其孩子)占比分别达到了49.33%和50.11%。电竞相关产品也备受瞩目,36.12%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或经常购买。二次元主题的服装、配饰及生活用品同样受到追捧,受访者购买占比为26.34%。
线下体验也是二次元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主题餐厅、咖啡馆营造出身临其境的动漫氛围,主题公园与展览则提供了交流分享的平台,增强二次元文化的社交属性。有26.6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或者孩子曾经或经常参加二次元的线下活动或聚会。
悦己和社交成消费动力
在获取二次元消费信息方面,社交媒体、朋友家人的推荐以及二次元相关的论坛社区是消费者主要的信息来源,分别为44.07%、42.37%和41.16%。官方网站、APP和公众号等也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34.81%)。
“悦己”是二次元消费的主要动力之一。41.51%的受访者表示喜欢二次元商品是因为对作品中的角色、故事或情感产生了共鸣。25.07%的受访者认为购买二次元商品是获得感很强、很开心的事。有12.82%的受访者表示会在二次元消费中追求限量版和稀缺性。
二次元商品还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47.8%的受访者看重商品社交功能,表示二次元消费很适合与朋友们互动。更有52.45%的消费者有展示自己的二次元收藏品的习惯与爱好。
针对未来二次元消费,44.97%的受访者期望看到二次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造出更多具有独特魅力的二次元体验。45.4%的受访者期望中国的二次元文化能走向全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文化形式。38.76%的受访者期望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能在二次元消费中得到应用,获得更加沉浸式的消费体验。30.77%的受访者希望二次元消费的个性化、定制化程度能够更高。
过半受访者认为应有专属规则
二次元消费中,商品的功能属性逐渐让位于其作为社交货币的情感赋能价值,消费行为本身成为构建身份认同和获取群体归属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和产品服务标准体系更多基于传统消费模式,而在二次元消费领域背后的文化符号、情感联结以及社交意义方面关注较少。因此,上海市消保委认为,为适应二次元消费的特点,有必要探索和制定更加贴合其情感价值属性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
调查中,也有超过半数(55.46%)的受访者表示二次元消费需要有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比如,“不法商家囤积居奇和哄抬价格”和“在很多限量版商品发售前,网上会有一些非授权商家高价‘预售’,而事后又不发货或者货不对板”,这是二次元领域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痛点”问题,占比分别为46.59%和40.08%。
35.5%的受访者表示,喜欢二次元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应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更有18.69%的消费者建议,在二次元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更好地发挥消保委与头部企业的积极作用。
原标题:《悦己和社交成消费动力,呼吁出台专属规则,沪消保委发布二次元消费调查报告》
栏目编辑:裘颖琼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金旻矣
题图来源: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