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在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同正在参加“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主题沙龙的青年创新人才亲切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过程中参与的这场主题沙龙,是模速空间每月举办的人工智能主题沙龙。在当天沙龙活动现场,30余名创新人才都是年轻人,其中,既有上海创智学院的博士生,也有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大家纷纷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所在团队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收获体会。
这群年轻人聊了点啥?
模塑空间“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主题沙龙板书。
在现场,记者看到了这场沙龙结束后留下的板书,围绕“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这一主题,大家主要分享了5方面内容——
一是模态内容。所谓模态内容,通俗理解就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组合传递信息,让人类和智能体都能更高效、更直观地理解和创造内容。
“就像你刷短视频时,既看画面、听声音,又读字幕,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种模态内容。”在现场参与沙龙活动的蜜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蜜度蜜巢总裁刘益东告诉记者,模态内容是人工智能迈向“多感官”体验的关键技术,未来可能彻底改变我们与数字世界的互动方式,比如元宇宙中的全感官交互。
板书上的第二点内容,是“上下文窗口”。上下文窗口是自然语言处理和大语言模型中的核心概念,也就是智能体能理解多少内容,通常以Tokens(词元)数量衡量。它直接影响模型的理解能力、生成连贯性以及应用场景的广度。
“简单来说,就是AI在和你对话时能记住的‘记忆长度’。”上海创智学院博士生吴昌鲡参与了这场沙龙,他告诉记者,最初GPT-3.5只支持4000Tokens(约3000汉字),超过这个长度的部分就会被“遗忘”,这个“记忆长度”就是上下文窗口的大小。“当然,窗口越大,计算量也越大,就像同时记10个单词比记3个单词更费脑子。未来智能体的进化,应该是从几十万Tokens向千万级迈进。”
下一代智能体进化的第三个方向,是“模型调用”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让智能体按照人的要求“干活”。
——小爱同学,今天天气怎么样?
——上海今天20°C,晴天。
看似简单的对话背后,其实是智能体“小爱同学”通过调用外部天气数据接口,获取实时数据,并生成回答。
刘益东说,模型调用就像给智能体装上“手”和“眼睛”,让它不仅能“说话”,还能“动手做事”。从查天气到订机票,通过定义工具、调用程序接口,开发者能灵活扩展模型能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模型调用将更智能、更贴近人类需求,朝着自主进化的目标迈进。”
第四点是任务复杂度。这个概念其实不难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完成一件事需要“费多大劲”。这个能力之于智能体来说也是一个道理。
对于智能体而言,当前具备完成普通人半天的工作量。而下一代智能体,则需要具备完成专业人士一周的工作量的能力,“任务复杂度高的工作,可能需要智能体随时处理任务中途出现意外情况。也就是更强的‘自主’能力。”吴昌鲡说。
第五个能力是智能体协作——从“单智能体”进化到“多智能体协作”。如果说“询问天气”只是单一智能体独立完成任务,那么智能体协作,就是多个智能体像人类团队一样分工合作,从“单兵作战”升级为“集团军作战”,比如管理工厂这种更复杂的工作,必然需要多个智能体协同配合,就像人类社会需要分工合作。
“当然,就像这次沙龙主题,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其实不是智能体某一种能力的进化,而是这五种能力进化形成的‘合力’,最终达成智能体无需人工干预的自我学习、动态适应和策略优化,最终实现从‘执行指令’到‘自主创造’的跨越。”刘益东说。
原标题:《总书记上海现身主题沙龙,青年们讨论的下一代智能体自主进化有五个方向》
栏目主编:孟群舒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俱鹤飞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