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重离子是治癌利器,其在体内形成的“布拉格峰”,可以精准到达病灶瞬间释放大量能量,杀死肿瘤细胞。十年前,这一先进技术曾令我国科学家望而兴叹:投资巨大、回报周期长,全球仅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国内患者无缘。
这一少数发达国家掌握的粒子放疗新赛道,如今在上海已实现“换道超车”。今天正逢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以下简称重离子医院)建院十周年,曾经引进“舶来品”,历经十年探索实践,如今医院已反向输出中国标准,造福全球患者,并在国际粒子放疗领域树立起中国标杆。
不照搬国际同行,形成本土化粒子方案
李先生是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视力严重下降、几近失明,传统手术需要摘除眼球。不久前,他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接受了5次重离子放射治疗,整个治疗期间没有疼痛和创伤,成功保住了眼球,李先生重塑自信生活。听上去不可思议的科技进步,切实改善了病家生活质量。李先生也成为重离子医院十年来收治的第8000例患者。
让我国患者也能享受尖端技术带来的健康福祉,早在2003年,上海就决定引入当时在发达国家已实践十数年的质子重离子技术。专家团队反复细致入微考察,历经四年缜密调研,多次集结高能物理、加速器研究、临床放疗领域专家论证,最终市政府于2007年底拍板: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同时引进质子和重离子技术。
2015年5月8日,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正式运营,采用的是独一无二、先行先试的“政府主导、企业支持”运行模式。医院同时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临床技术研发中心“一体化”管理、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探索高度融合的创新体制机制。
临床团队一开始曾尝试照搬国际同行治疗经验,但最终经过生物学效应回溯分析和大量临床研究后,逐步消化吸收、创新性建立制定了适合中国肿瘤患者的“本土化”粒子诊疗方案。
十年春华秋实。目前医院粒子放疗临床标准规范(SOP)已更新优化至66项(第十四版),可收治病种从临床试验阶段的7种扩展至50余种,基本覆盖国内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达69.5%,与美国癌症协会《2025年癌症统计报告》、美国所有癌症5年生存率(69%)持平。去年医院发布的国际首份《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十周年生存报告》,医院粒子放疗在临床疗效、毒副反应控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再望而兴叹,尖端技术实现“可及可享”
十年前,我国患者想要利用质子重离子技术治疗癌症,要么花大价钱出国治疗,要么只能作罢,这种无奈已彻底改变。数据显示:十年来,重离子医院累计治疗出院患者8039例,年平均增长率达17.5%,患者单次治疗时间较开业首年缩短18%,采用单纯重离子或重离子联合质子放疗的患者占比达76%。
“我们建院之初的目标就是让更多中国患者能享受到这一尖端技术,最终改善生活质量,应该说这一目标达到了。”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吴晓峰告诉记者。
恪守质量与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医院高标准规范推进粒子放疗技术临床应用,目前单台粒子设备年治疗量从开业首年200余例,扩容到目前连续四年稳超1000例/年以上,是全球首个年治疗量超过千例的质子重离子中心。基于出色成绩,十年来医院先后受委托起草了国家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对粒子临床试验审查指导原则、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以鼻咽癌为例,重离子医院初治患者5年总生存率92.9%,治疗期间未见3-4级口腔黏膜反应;在国际上首创单纯重离子放疗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提高至42.7%,毒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大幅降低。基于如此良好的疗效,医院牵头制定重离子放疗复发性鼻咽癌国际共识,为全球同行提供了临床应用操作指南,彻底实现技术标准的“反向输出”。
针对许多患者有所顾虑的价格问题,建院之初,重离子医院就牵手保险公司设计多种险种,2021年更是成为“沪惠保”定点医院,至今已协助近800名“沪惠保”参保患者累计获赔1亿余元,其他商保患者占医院患者总数的40%,大幅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负担,让技术服务更加亲民、可及。
从引进人才,到培养出一支放射物理“国家队”
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马琳达大学医疗中心潜心钻研15年、拥有25年质子研究经验的美国人莫耶教授,2013年得知上海将拥有全球最先进设备时,他拎着一包换洗衣物,拿着一张机票,只身来到陌生的他乡。十年后,这位美国科学家仍深耕于此、不曾想过离开,“这里是全世界质子重离子的研究前沿,当初我来想与团队一起做些事情,如今回看,这个想法实现了!”
从发达国家“大咖”带队,到形成本土化人才梯队,重离子医院的团队日渐精锐、壮大。历经十年成长,医院至今已拥有近30名医学物理师,获聘中高级职称(二、三级)占比为50%,20余名放疗医师,获聘高级职称占比达66.7%,其中不乏放射治疗、放射物理科技术带头人、领军人才。
作为我国质子重离子技术的“孵化器”,重离子医院还为国家培养了一支人才队伍,依托复旦大学招录培养了11批共97名放射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填补我国医学物理师人才“体系化”空白,同时创设五级医学物理师职称体系及晋升机制,为培养我国本土化首席物理师奠定坚实基础。
十年破茧终成蝶,为持续巩固、加强上海在粒子放疗领域的先发优势和领先地位,质子重离子医院的二期项目已在规划蓝图;将新建近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医疗综合楼,并配置质子设备1套、重离子设备1套。医院院长郭小毛介绍:二期项目建成后,这片热土有望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粒子临床治疗中心,服务更多海内外患者之时,让中国在粒子诊疗领域发出“更强音”。
原标题:《从“舶来”到反向输出标准,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十年实现尖端技术换道超车》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顾泳 通讯员 梁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