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高起点谋划“十五五”发展举旗定向。本报约请智库专家撰文,就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质量高水平谋划好上海“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方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十五五”时期,我国出口导向型产业将面临需求萎缩与规则升级的双重压力,传统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压力空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部分中国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存在隐患。另一方面,美国对华科技封锁持续升级。如何突破技术瓶颈,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十五五”时期,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构。伴随世界政经格局的演变,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传统议题不再是焦点,取而代之的是以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竞争中立、营商环境等新议题为特征的“边境内”开放规则。数字经济和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迅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分工格局,也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挑战。
此外,全球减排压力持续增大,同时还面临能源结构调整、碳关税等外部压力。地缘冲突与极端天气可能导致能源、粮食、原材料等重要战略物资供给的非传统安全风险上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面临考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发酵还将进一步冲击国际金融市场稳定,金融开放与风险防控平衡难度加大。
面对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重塑经济韧性的根本路径。国内大循环的核心在于激活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而国际循环旨在畅通跨境资本双向流动,优化全球资源配置。高水平开放与“双循环”高度有机统一。高水平开放为“双循环”提供制度、技术、资本和市场要素,而“双循环”则为高水平开放奠定了产业和市场基础。
“十五五”时期,要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作为制度创新“试验田”的独特作用,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推进制度型开放,意味着我国必须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既要根据国际规则的演进趋势调整国内政策,也要推动中国规则国际化,使符合中国发展需求的国内规则被国际社会接受并升级为国际规则。
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可控产业链。建立关键矿产战略储备,构建多元稳定的能源供应网络,保障粮食与能源资源安全。针对金融业和互联网数据等敏感领域的跨境服务,制定分级分类跨境数据流动规则,以保障国家安全与数据隐私。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隐患。建立“跨部门风险预警平台”,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制定分级响应预案,有效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十五五”时期要加快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将高标准经贸规则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网络,塑造更加公正、合理、高效的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原标题:《“十五五”大家谈 | 因势利导调整优化经济布局》
栏目主编:杨逸淇
文字编辑:陈瑜
本文作者:孙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