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哥伦比亚知名国营咖啡品牌胡安·帝滋不算早,但颇具潜力。记者从上海海关所属虹口海关获得一组数据:去年,独家代理该品牌的上海吉晟贸易有限公司首次从哥伦比亚引入烘焙咖啡豆,货值近300万元;今年全年签约进口量预计比去年增加一倍,前4个月已进口约50万元。随着哥伦比亚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哥伦比亚咖啡在上海的进一步发展令人期待。
哥伦比亚,全球第三大咖啡生产国、全球第一大阿拉比卡水洗咖啡生产国,哥伦比亚牌咖啡自带高品质光环。胡安·帝滋在哥伦比亚拥有超过350家门店,在全球超过18个国家布局了逾190家门店。根据其商业模式和本土影响力,业内将其比作“哥牌Manner”。如何借力“中方愿进口更多哥伦比亚优质产品”的东风,在咖啡生豆进口表现强劲、市场竞争激烈的上海,让“哥牌”烘焙咖啡豆立稳脚跟,拓展“咖啡+”消费场景?
“咖啡品牌星巴克‘畅通无阻’进入中国市场曾是一段佳话,但如今的入市必然遭遇一轮大浪淘沙。”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业内专家王振东说,星巴克在江苏昆山投产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实现“从生豆到咖啡”垂直产业链的规模化整合,这足以说明国内咖啡产业链的稳健。他以咖啡生豆为例解释,国内烘焙产能旺盛,烘焙设备在全球也属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一流,所以贸易企业会进口大量生豆,由国内烘焙保持新鲜度,“烘焙咖啡豆有黄金赏味期,一般烘焙咖啡豆存在7至14天的养豆期,过了这个期限新鲜度难免打折。若从海外进口熟豆,消耗在运输、入关的时间都要被充分考虑,这些消耗会否影响消费者对口感的追求。”
原产地烘焙正是胡安·帝滋的特色。吉晟贸易总经理刘澍认为:“标准化的本土烘焙技术提供了相对标准化的口味,口感是否能够最大程度保留原产地的风味有待观察。当地烘焙保证其原有的味道,这就好比吃农家菜,食客品咂的是地道,留香唇齿的是乡间特色。”胡安·帝滋是哥伦比亚咖啡种植者协会(FNC)创立的品牌,FNC在上海努力多年推广哥牌咖啡,胡安·帝滋是首个向上海出口熟豆的哥伦比亚知名咖啡品牌。刘澍提及,虹口海关一次性告知企业检验标准等相关事项,预约查检也很便利,熟豆通关速度快,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如今哥伦比亚正式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刘澍和FNC相关负责人都很期待在上海有更多作为——比如开一家线下门店。
像胡安·帝滋这样的品牌进入上海市场值得期待。王振东认为,上海咖啡消费市场愈发细分,多元化的供给能够满足垂类消费者的需求。眼下上海也开出了一些具有南美特色的餐厅,哥牌咖啡能够结合这些餐饮消费做强地域、文化特色,在包容开放的上海、生机勃勃的中国找到一席之地。
原标题:《入局咖啡之城,哥伦比亚“国民咖啡”借势登高》
栏目主编:祝越
文字编辑:张晓鸣
本文作者:文汇报 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