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
在建校120周年之际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复旦全校师生无比激动,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大家纷纷表示,一定把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不辜负总书记的厚望和党中央的期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在建设教育强国中打头阵、在实现自主创新中当尖兵,更好交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旦答卷”。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昨天,复旦大学党委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的贺信。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学校将把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学校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定不移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加快向创新型大学的跨越升级,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深化新文科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坚持“四个面向”,聚力攻坚“卡脖子”难题,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高水平开放办学,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表示,复旦即将踏上第三个甲子的新征程,全体师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精神为引领,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要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传承光荣的爱国传统和优良的校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坚持不懈地深化教育科研改革,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的良性互动,一体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和一流大学创新体系。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级,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今年4月中旬,复旦大学依托学校理科基础,成立新工科六大创新学院,推动围绕“新工科”的产教融合。
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中国科学院院士、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院长赵东元谈到,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往往有赖于真正的原始创新。“我们将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强大的基础学科交叉,把理科成果工科化,锚定国家需求和产业急需,孕生出新的技术。”当前,赵东元及其团队正努力集中优势资源,协同攻关解决重大重点问题,通过材料突破引领产业变革。作为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赵东元同样有种育人的紧迫感,“促进培育未来学科,厚植创新文化沃土,我们必须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执行院长迟楠说,学院将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新兴产业,重点布局未来信息技术领域,以硬核科技为引领,着力培养具备前瞻视野和卓越能力的学术及行业领军人才,努力建成我国未来信息技术颠覆性原始创新和拔尖人才培养高地。
勇担基础研究主力军使命,提升“从0到10”创新驱动能力
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复旦大学,更多师生纷纷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经历表达心声,大家纷纷表示,要勇担基础研究主力军使命,不断提升“从0到10”的创新驱动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生物医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储以微教授说,看到总书记写给学校的贺信,感到非常温暖,也深感责任重大。生物医学是关乎人民健康和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领域,今年也恰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建院20周年。他表示,站在新起点,学院将聚焦“代谢与肿瘤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医学表观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医学”三大方向,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协同创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1级直博生王政民在葛均波院士的指导下,和所在科研团队勇探深水区,通过五年反复的尝试,自主研发出了等位基因重塑技术——Epi-Allele。这项技术克服了目前基因治疗无法解决的治疗性单倍体不足和患者覆盖率低的问题,为以肥厚型心肌病为代表的遗传性疾病提供一个安全有力的治疗策略。王政民说,“未来,我将继续为中国拥有更加健康的心跳而不懈努力,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
“作为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青年学子,我深切感受到了时代赋予的使命——既要做科研创新的探索者,更要做红色星火的继承人。”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周奕煊表示,作为新一代数学人,当以“数”为器,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架设理论桥梁。“未来,我将继续深耕泛函分析方向,让算子代数的工具服务于工程创新,让基础数学切实成为驱动新工科技术创新的引擎。”
以新文科为抓手,源源不断孕育传世之作
百廿不仅仅是一个纪念符号,更是获得前进动力的一个杠杆。“习近平总书记在建校120周年的重要时刻发来贺信,肯定了复旦的历史和成绩,也为新起点办学指明了方向。”复旦大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纷纷表示,要以新文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引领党的创新理论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同向同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深耕冷门绝学,源源不断孕育出传世之作。
作为长期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名学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扎实推进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自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持续加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努力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中,在世界哲学社会科学格局的深刻演变中,为中国政治学赢得一席之地注入复旦力量。
“我们定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辱使命。”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艳华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国家前途命运,是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根基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对思政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
“作为中文系的博士生,我将立足复旦中文学科传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旦大学2023级博士生沈笑晞在校期间担任《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未来,她将继续讲好陈望道老校长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承弘扬复旦优良校风学风,赓续红色基因,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原标题:《总书记贺信让复旦师生倍感振奋:打头阵、当尖兵,这样交出“复旦答卷”》
栏目主编:樊丽萍
本文作者:文汇报 吴金娇
题图来源:本报记者 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