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的展柜中,两件跨越时空的文物静静陈列:杜重远的黑皮箱、苏克己的出诊包。它们诉说着那个烽火年代截然不同却同样壮烈的抗战故事。
负笈西行 育才兴疆播火种
这只饱经风霜的老式黑色旧皮箱,箱体布满磨损痕迹。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它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爱国志士杜重远的艰辛历程。
怀揣实业救国的理想,杜重远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沈阳创办肇新窑业公司。“九一八”事变后,他投身于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他主编《新生》周刊,旗帜鲜明地宣传抗日救国,曾因刊登反日文章《闲话皇帝》遭国民党当局逮捕。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杜重远将目光投向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新疆。他多次新疆考察,并于1938年受邀赴疆协助建设。行前,杜重远向周恩来、叶剑英表达了在新疆发展抗日根据地、培养干部、做持久战准备的愿望,得到同意和支持,受嘱与当地同志合作。
1939年1月,杜重远携全家赴疆出任新疆学院院长。为建设学院、发展新疆文化,他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奔波聘请优秀教师(如:沈雁冰、萨空了、张仲实等),筹集购买大批进步书籍和设备。在任期间,他注重爱国教育,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培养建设与救亡人才,深受当地学生、百姓赞誉和拥戴。这只皮箱就是见证,它跟着杜重远入疆,和主人一起运送重要文件、书籍,往返于上海和新疆开展革命工作,是他最亲密的“战友”。
然而,1939年11月,当时的新疆省政治监察总管理局局长盛世才一朝翻脸彻底暴露反动面目,逼迫杜重远辞职并将他软禁。1940年5月18日,盛世才炮制“杜重远阴谋暴动案”将他逮捕。消息传出,周恩来、宋庆龄、沈钧儒等各界人士强烈抗议,要求释放杜重远。盛世才为掩盖罪行,竟于1943年在狱中对杜重远注射毒针、灌服毒药,将其残忍杀害,毁尸灭迹。
杜重远牺牲的消息,令共产党和人民无比悲痛。1983年9月,烈士遇害40周年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深切缅怀:“杜重远烈士永垂不朽”“革命左派先驱,爱国拥党英烈”。新疆人民修建纪念碑,永远铭记他的功勋与牺牲。
杜重远一生在瓷业改革、新闻出版、教育领域建树颇多,为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1943年杜重远牺牲后,这只皮箱由夫人侯御之珍藏。1994年12月,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筹建时,征得侯女士同意,由杜重远的女儿杜毅、杜颖捐赠给纪念馆,为陈列馆展陈之用。
医者仁心 血肉之躯守家国
距离几步之遥的另一个展柜中,苏克己的黑色牛皮出诊包静静陈列。作为国家三级文物,包内绿色衬布和七层夹袋依然清晰,其中一个夹袋盖上有毛笔写就的“苏民”二字。
苏民就是苏克己,他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上海南洋医科大学,曾在上海多家医院工作,医术精湛。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他毅然弃职投入抗日救护工作,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第一救护队副队长。
1937年8月23日,日军飞机空袭罗店,同时从后方登陆石洞口,罗店势将不保。第一救护队正准备随军队西撤,忽闻中国空军战斗员苑金函在空战中不幸坠机受伤。苏克己立即率队前去急救,并准备将他送往后方医院。一行人正为转移伤员寻找运输工具时,突然遭遇了日军巡逻队。
为掩护队员,苏克己挺身而出。他主动出示红十字救护包,并用日语介绍自己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员的身份。但日军无视国际公约,对他们进行逼问,还扬言要侮辱女护士。面对侵略者的胁迫,苏克己愤然掷出药箱,怒斥日军罪行。对方恼羞成怒,将苏克己和与他同行的几名队员残忍杀害。
苏克己牺牲一个月后,他的女儿出生,他至死都没能见到自己唯一的孩子。苏克己是当时中国“医师惨烈殉国之第一人”。他生前使用的出诊包由妻子朱宝琴珍藏,后辗转由侄女苏安乐捐赠给纪念馆。
两件不同展柜的文物,共同诉说着抗战岁月的烽火连天。杜重远1937年携带皮箱西行时,苏克己正背着出诊包在罗店前线救人。他们一个用皮箱运送思想的火种,一个用出诊包守护生命的尊严。在民族最危难时刻,中华儿女以笔、以心、以生命捍卫家国的永恒印记,时刻提醒我们: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正是由无数这样的火种与牺牲铺就,其重如山,其光永存。
原标题:《两个箱包,诉说同一种赤诚:杜重远与苏克己的抗战印记|抗战文物里的家国情怀》
栏目编辑:赵菊玲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