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 | 写作×脱口秀,邱兵携新书《鲟鱼》深度连接“坐在角落的人”

8月17日下午,“讲普通人的故事,与喧嚣时代对话”——《鲟鱼》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三楼举行。作家邱兵携新书《鲟鱼》与脱口秀演员梁海源对谈,一同以内容创作者和时代观察者的身份,讲述“坐在角落的人”,写作与脱口秀创作之间的共通性,创作如何连接时代等话题。

“坐在角落”可能是生活的常态,但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们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媒体人出身的邱兵在写作的路上常以普通人身份,将自己的写作称为素人写作。邱兵笑称自己已经快把“七大姑八大姨”写完了,但是他笔下的疾病、衰老、故乡、代际关系……几乎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要面对的人生命题。邱兵在刻画普通人的众生相的同时,写尽大时代里小人物的生与死、爱与愁。

同样身为普通人故事的挖掘者、叙述者的梁海源在谈到专场《坐在角落的人》名字的来源,梁海源回忆起以前在开放麦候场时的状态。他会下意识地找到最角落的地方,专注地看台上的演员,或思考自己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哪怕“C位”是脱口秀演员的舞台,不在舞台中央的生活才是人生的常态。自称“作为脱口秀行业中没有太多名和利的普通人”,梁海源享受坐在角落自在发呆、发霉、发光的状态。而当个体处于在时代之中,哪怕只是某种生活的配角,但在时代的角落里,“我们也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写作与脱口秀创作,真实的情感与经历是连接个体与公众的重要基础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播的形式,曾经以传统媒体机构为主的传播模式逐渐与更具个人特质的表达——个人IP,形成互补,以其鲜明的价值取向和表达风格,成为连接创作者与受众的重要纽带。作为“天使望故乡”的发起人,邱兵在公众号的留言中看到新时代读者更加追求的共鸣——“有你之境,也有我之境”。梁海源也结合爆梗“钓鱼佬”的真实故事说明“能让大家记住的段子很重要的原因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真实的情感与经历是连结个体与公众的重要基础。

而这种基于真实的创作逻辑,在非写作与脱口秀创作中是如出一辙的。《鲟鱼》中船长张渝民、老何等人的故事,是邱兵在保留故事核心真实的前提下,对对话与细节进行了适度的艺术加工,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加生动;梁海源的脱口秀创作亦是如此,在与他人的对谈中提炼素材,并将其进行解构与重组。无论是脱口秀还是文学写作,“能让大家记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创作者在前头“埋一些东西”,是期待着读者在某个时刻的一种共鸣。

代际间的对话,人生不止三种选择,可能还有第五种

《鲟鱼》是一本记录时代的书,也是一本父亲写给女儿的书。邱兵希望女儿在读完这本书后,能增加些许对父辈的理解。他苦闷于年轻人将怀旧称为“老登”的同时,邱兵也坦言希望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认可。

邱兵回忆起与女儿同学的聚餐,自认为孩子择业选择无非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做自己特别喜欢做的事,又能够养活自己;第二种是可以养活自己但不是很喜欢的职业;第三种是做自己特别喜欢做的事,但是穷得要去讨饭。最终却被女儿同学的一句“还有第四种人生——做不喜欢的事还挣不到钱”点醒。梁海源也随之补充第五种选择——躺平,以幽默解构当下年轻人的生存困境。

当邱兵发现有初中生读者捧读《鲟鱼》时,这一场景恰是代际对话的生动缩影:父辈以文字梳理人生经验,年轻一代用自己的视角解读世界,而真诚的叙事始终是连接两者的桥梁,让不同代际在碰撞中寻得理解的可能。

现场翻阅《鲟鱼》的初中生

在分享会的尾声,邱兵以加缪《重返提帕萨》中“在隆冬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作结,恰如两位创作者在喧嚣时代里的坚守——无论是以文字记录普通人的悲欢,还是用幽默解构生活的褶皱,他们都在以真诚为笔,为每个“坐在角落”的个体留下时代的注脚。梁海源则提及“很多厉害的人都在作大量的阅读”,他将阅读视为一种思维方式的摄入、文字表达的学习和真情实感的共鸣,将书中的养分转化为理解生活的能力。每个平凡生命的叙事,都是构成时代图景的重要拼图,而倾听与讲述,便是我们与这个喧嚣世界温柔对话的方式。

>>新书速递

《鲟鱼》,邱兵 著,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本书为“天使望故乡”发起人邱兵的最新故事集。讲述了大时代里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这是对生命意义的一次探寻,是有关宽容和慈悲的深情告白。

>>内文选读

【序】

初夏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我梦到自己突然就死了。我没有记住死亡的原因。

女儿和她妈妈一起从遥远的波士顿高中赶回上海来和我道别。

女儿一直哭,泣不成声,我在天空里望着她,非常忧伤,非常自责,叹息自己没有更多地陪伴她,没有更多地了解她从童年到青春历经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而从此,她没有了父亲,没有了一片天,与那些物质的、虚荣的、偶尔庆幸偶尔抱怨的获得相比,父亲是唯一重要的拥有。

真是让人疼彻心扉的领悟。

女儿一直哭,直到她回到波士顿高中的校园,而生活总是要继续。

初夏的花粉季到来了,花粉、树粉、草粉漫天飞扬,生活是悲伤的,甚至美丽的玉兰花也会让人焦虑不安,忧郁而惆怅。

忙碌的生活、学习之后的某一个夜晚,她躺在床头,疲惫却难以入眠。

“我想念爸爸了。”

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到底有多高啊?我和他每一次背靠背比身高的时候,都觉得我好像已经比他高了。但是,每一回好像都还差一点点,我和他都非常不满意。哈哈,真是可爱的爸爸,任性的女儿。

可是,爸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每次吃东西的时候,爸爸总是吃鸡肉中的“死”肉,把翅膀和腿和所有的“活”肉给我和妈妈吃。爸爸说,我最喜欢吃死肉,方便,和那些白人一样。妈妈却说,爸爸只是想把好的东西留给你吃。

可是,爸爸到底经历过什么呢?他陪着我的时候,总是笑嘻嘻的,快乐的,从来没有见他皱过一次眉。难道他没有经历过不开心吗?没有经历痛苦吗?飞机上妈妈说,爸爸只是不愿意让你承担一丝一毫的伤心和不快乐。

可是,爸爸的一切,我都一无所知,一个亲爱的陌生人,一个不真实的守护者,一个付出了他的全部却留下无数遗憾的人。

甚至,让我无从回忆,无从悲喜,最终走向绝望的遗忘。

我的梦在初夏的清晨醒来,那些眼泪和遗憾挥之不去。

我打开电脑。

我要写作。

写下我的故事,我的记忆,我的一去不返的时光。

某一天,这本书会在女儿的枕边,她每天都会读几行,

哭着、笑着、叹息着,然后,这些文字会偷偷走进她的梦境。

一直到又一个美好的清晨。

“爸爸一直都在。”

我为什么要写作,这个理由足够了。

邱兵

2025.4.10 上海

原标题:《上海书展 | 写作×脱口秀,邱兵携新书《鲟鱼》深度连接“坐在角落的人”》

栏目主编:朱自奋

文字编辑:金久超

本文作者: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