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6年实现“复制一家瑞金医院”承诺:88岁无锡老伯说“我相信它,我要来”

“我年轻的时候,就是在上海读书的。在我记忆里,瑞金医院就是很好的医院。现在瑞金医院开到无锡了,我也相信它,我要来。”

88岁的老人拉着医生的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而只是短短7天前,他还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救治。在病情诊断书上,左股骨颈骨折、硬膜下血肿、严重冠心病(三支中重度狭窄)、心律失常、脑垂体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营养不良……一连串的考验摆在医护团队面前。

起因是一场意外摔跤。由于高龄患者、多病共存、极高的手术及围手术期风险,几家医院给出的建议是保守治疗,然而卧床一周不到,姚老伯出现了肺部感染。家人焦虑万分,辗转了解到上海的瑞金医院在无锡有一家分院,“我要去瑞金医院”。

4小时内,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瑞金医院无锡分院,下简称“无锡分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总院紧密协同,在线上组建起40人的专家团队。30分钟手术、10余个专科的术后精准追踪,让姚老伯得到了一场瑞金医疗体系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跨区域垂直化管理的救治——“流程统一、标准一致、结果可溯”,术后24小时,姚老伯坐在了床边;术后7天,姚老伯从床边走到了病房门口。

不必再跑上海,越来越多像姚老伯这样的患者,被留在了无锡的家门口。2019年,新吴区迎来这家有着沪上金字招牌的医院;6年后,无锡分院正式获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并成功备案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成立伊始,双方就曾许下承诺,让“这次合作共建不仅仅是再建一家三级医院,而是复制一家瑞金医院。”如今,这份承诺已成现实。

最新尖端理念技术双“平移”

8月15日,无锡分院血液内科成功开展了首例淋巴细胞采集术,为一名拟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肿瘤患者提供T细胞原材料。53岁的患者两年前确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在完全缓解后,又多次复发进展。为了争取长期缓解,医患双方沟通一致:进行CAR-T细胞治疗巩固。

术中,医疗团队通过外周血单采技术,借助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精准分离患者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采集后的细胞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基因改造,赋予其识别并杀伤肿瘤的能力。血液科专家李军民介绍,CAR-T细胞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一技术填补了院内细胞治疗技术的空白,也为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治疗机会。

李军民的另一个身份,是无锡分院副院长。像这样的新技术,从上海“平移”至无锡,他有着更多考量。“这里有不少老龄,甚至高龄患者,从‘谈癌色变’到带瘤生存,正是我们在治疗之外想带来的理念。”

品牌同源、文化同根、管理同步、技术同质——瑞金医院无锡分院院长邵洁介绍,如今,包括全国领先的脑起搏器治疗、电磁导航气管镜技术等在内的152项新技术、新项目已覆盖落地20余个临床科室,其中81项实现常态化开展:骨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放射介入科的应用尤为成熟;17个“名医工作室”相继落地,胸外科李鹤成、神经内科刘军、泌尿外科徐丹枫等总院专家定期前往无锡坐诊、手术、带教,近500名上海专家完成执业注册,其中不乏学科带头人、执行主任。“目前,最高难度的四级手术占比提升至17.42%,2025年上半年的1963台手术中,超四分之一用了微创技术。”

做临床科研并重的“年轻”医院

专家来了,“数字专家”也来了。近年来,瑞金医院持续探索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医疗建设,无锡分院全面引入总院“数字医学大脑”及五大人工智能医生系统——AI病理、AI体检主检、AI内镜、AI心电及AI影像。院方负责人介绍,如两分钟内即可生成血管、骨骼的三维重建,快速精准识别静脉血栓栓塞并预警;一分钟快速提供体检报告,让受检者得到个性化建议;原本容易疏漏的胃角、胃底也在内镜检查中借力AI帮手,由系统识别预警病灶,做到实时质控。

综合办公室主任叶光明说,技术的便捷已从院内辐射至院外,医院牵头新吴区区域协同医疗网络,实现影像、检验、病理数据互联互通,跨院调阅量同比增长397倍;同时,在瑞金总院诊间内可实时调阅分院影像与检验结果,分院诊间内亦可直接开具总院住院卡,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会看病,还不够。医疗要和科研一起发展。”2023年初,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的一席话,让曹亚南带着明确目标奔赴无锡。作为瑞金医院长三角健康研究院院长,他坦言,在一片几乎全新的沃土上,压力和动力始终共存。“这里聚集生物医药企业,是天然的创新药械实践与应用基地。我们既要做好科研成果转化的‘试验田’,也应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桥梁’。”曹亚南解释,如瑞金总院的发明专利、研究成果等,可以在此转化并促成企业合作;而新吴区本地企业的新药械也可由瑞金医院开展II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注册临床研究等,加速推进成果落地。

今年5月,无锡分院完成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备案后,神经内科、血液科很快启动了首批临床试验项目。同时,医院还与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等合作,试水人工智能驱动超高通量药物虚拟筛选等技术;建设先进蛋白质组学平台,既服务院内研究,也为更多新药研发提供支持,助力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出海”。

8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评审结果:这家“年轻”的医院,再次喜获国自然立项2项。“如今想来,在医院发展的初创期就同步建立了以科研为重的研究院,正是源源不断给予我们成长力量的‘发动机’。”曹亚南还记得,宁光曾说,“正如国自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由此出现的创新生态。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就是瑞金医院医生创新的主流。”

延续瑞金基因的“第二个家”

每周一和周五,是许多瑞金专家在沪锡两地间奔波往返的日子。从每一次的晨光微熹到星光点点,这支“开疆拓土”的团队在无数的汗水、泪水中,快马加鞭地用六载交出了这份“三级答卷”。“平时我们就住在医院的宿舍里。”邵洁已然将这里当成“第二个家”,“因为大家的心在一起,所以很多困难都能克服。”

他们带着“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瑞金基因而来,因地制宜地打造“新瑞健康行”公益品牌和“心手相连,锡沪慈善双诊行”项目。今年上半年,开展社区义诊25场、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联合新吴区慈善总会设立“广聚善爱”公益基金,为经济困难患者提供及时救助。此外,在多学科支持下,无锡分院正持续推进“记忆包裹”认知障碍社区干预项目,惠及300余位老人,让早防、早诊、早治的模式日益成熟。两年间,医院主动对接了周边439家重点企业,为员工送去体检与健康管理服务,推广“智能云医务室”,助力健康企业建设,实现医企深度融合、互利共赢。

“我与瑞金医院是有段缘分的,缘起时,我还是患者家属;再次产生交集,是我来求职,从零开始与医院共成长。”心内科主治医师胡韵文是无锡分院首批“师承计划”的获益者,在跟随总院心内科导师倪靖炜在导管室的学习中,目前已成为能独当一面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救心医生”。邵洁说,正是像这样的中青年骨干力量,合力汇聚成了一家医院的底气,“从服务上海的瑞金,到服务长三角的‘新瑞金’,我们期待着更多可能。”

原标题:《用6年实现“复制一家瑞金医院”承诺:88岁无锡老伯说“我相信它,我要来”》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