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AMC,告别“老东家”财政部

9月5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信达)发布控股股东完成无偿划转股份的公告。

公告称,中国信达收到通知,控股股东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将其持有的全部22137239084股本公司内资股,无偿划转至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汇金),已于9月4日完成过户登记。

中国信达公告。图源:上交所

划转完成后,财政部不再持有中国信达股份,中央汇金直接持有中国信达22137239084股内资股(占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约58%),成为其控股股东。中国信达仍为国有控股金融机构。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此次划转是统一安排的动作。2月14日,中国信达、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东方资产)、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城资产)同时发布公告,表示财政部拟将其持有的三家公司股权全部无偿划转至中央汇金。

4月18日、6月30日,中国长城资产和中国东方资产分别公告,完成股权划转。加上此次的中国信达,财政部将三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的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1999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务院决定组建四大AMC,分别是信达、东方、长城和华融,专门接收和处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2006年起,随着原有政策性任务逐渐完成,四大AMC开始了商业化转型之路,并陆续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8年,时任华融董事长赖小民落马,随之暴露的一系列问题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促使四大AMC回归聚焦主责主业。

此前,财政部对四大AMC来说,既是控股股东,又是监管机构。这种局面正在改变,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成为改革方向。

2023年3月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按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相关管理规定,将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相关国有金融资产划入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由其根据国务院授权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

在此背景下,财政部着手划转四大AMC的股权。2022年,中国华融引入中信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后于2024年1月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

另外三家AMC的“新东家”——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由中投公司根据国务院要求持有股权,其控股参股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光大集团等。

作为国有金融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中央汇金根据国务院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出资额为限,代表国家依法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

原标题:《三大AMC,告别“老东家”财政部》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程沛

本文作者:长安街知事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