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育人心”,致敬 “筑梦人”,杨浦区教师节活动展现教育力量

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杨浦区举办了 “赓续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 教育主题活动,全区教育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通过 “承继心火燃师道”“师爱如炬润童心”“山海躬行报家国”“登峰启智踏新程”四大篇章,以故事分享、精神传承、成果展示的形式,致敬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与付出,为教师节注入深厚的教育内涵。

先贤精神铸教育根基

“承继心火燃师道” 环节,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青年教师以展厅展品为脉络,生动还原 “人民教育家” 于漪的育人历程。《雷锋日记》背后,是 1964 年于漪在儿子十岁生日时写下 “向雷锋学习,忠于党和人民” 的寄语,这份 “爱与责任” 的初心,源自其父亲临终嘱托,成为她深耕教育数十载的精神支柱。展厅中 “于漪批改作文” 的老照片,串联起两段温暖往事:她曾耐心辅导 “畏难作文” 的学生小郑,助其重拾写作信心;又远隔千里为桂林学生文娟答疑解惑,指引其投身文学研究,完美诠释 “师爱无边界”。

《寄语青年教师》手稿则见证了于漪的成长蜕变:初登讲台时,她主动打扫办公室争取听课机会,却被前辈点醒“未懂语文教学之门”,这句批评化作她深耕教学的动力;首次承担市级公开课时,崇明老教师为听课睡在教室长凳,还暖心鼓励 “大胆讲”,让她深刻铭记教育界的 “传帮带” 温情。

温暖守护点亮成长之路

“师爱如炬润童心” 环节,6 位一线教师分享课堂之外的育人故事,展现教育工作者的细腻与坚守。杨浦高级中学班主任张璇,21 年来坚持在学生作业本中夹写温暖卡片,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展示平台,帮助曾自我否定的学生重拾自信,学生后来创作的画作《绚烂的树》,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见证,她感慨道:“师爱如春风,总能让荒芜的心灵开出花来。”

黄兴学校心理教师赵思迪,运用情绪涂鸦、沙盘游戏等专业方法,陪伴一名“嘴上说没事,画里却满是悬崖小人” 的学生逐渐敞开心扉,用耐心化解孩子的抗拒,让 “专业守护” 成为心理教育的关键词。控江初级中学沈伟针对自闭症学生小吕,量身定制课堂提醒卡片、行为管理量表,还发掘出孩子 “速背随机数、牢记生日” 的特长,最终助小吕突破社交障碍,中考成绩远超普通高中录取线,生动印证 “教育的本质是因材施教”。

上理工附小徐波将体育训练设计成“夺旗游戏”“团队闯关”,让学生在运动中建立自信,曾经爱搞恶作剧的学生,正是受这份 “永不言败” 精神的影响,后来考上研究生;向阳幼儿园陈蕾每日严格检查食材、钻研营养搭配,用 “青菜里藏着长高魔法” 的童趣说法,引导幼儿爱上蔬菜;同济一附中李蓉芳深耕科学教育 20 余年,带领学生设计智能装置、搭建机器人,让孩子们的 “异想天开” 落地生根,她坦言 “愿做永远点燃科学火种的人”。张璇的总结道出众人心声:“我们教育人,以爱为烛芯、以责任为火焰,才能点亮每个孩子的未来。”

教育力量跨越山海边界

“山海躬行报家国” 环节,4 位教育人用行动诠释 “讲台无边界”,展现教育工作者的家国情怀。昆明学校党继锋 21 年坚持参与 “兴家” 残障子女辅导项目,公开个人联系方式承诺 “随问必答”,还多次上门辅导,帮助两名残障家庭学生考入理想高中。他回忆起曾有残疾家长瘸着腿来求助的场景,“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要帮困境中的孩子跑得更远”,更让他欣慰的是,不少学生毕业后主动回到 “兴家” 当志愿者,让爱形成温暖的循环。

杨浦业余大学朱丽叶2023 年转岗终身教育领域,面对杨浦区 41% 的老龄化率,她带领团队发放 3000 份问卷,精准开设 128 门适老课程,推进校舍适老化改造。团队中,“70 后” 教师牵头开设诵读课,退休老班主任坚守教学岗位,甚至有学员学完课程后反哺社区,课程满意率超 90%,用实践践行 “让每个生命都能发光” 的终身教育理念。

杨浦区教育工作者陈前2023 年结对奉贤朱墩村,以 “大情怀” 开展乡村思政课,用 “大课堂” 组织 50 多场研学活动,靠 “大联动” 筹措 70 多万元建成村史馆、助农销售点,最终帮助当地农民创收 100 多万元,相关课题还荣获市级奖项,真正做到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朱忠壹 2022 年援藏后,走遍西藏 18 个县区调研思政课现状,提出 “世界屋脊大思政格局”,指导当地教师开发跨学科思政课,组织西藏青少年赴杨浦开展研学活动,促进民族文化交融,他郑重承诺 “要做民族团结的铺路石,永远坚守在需要的地方”。活动尾声,四人带领在场教育工作者宣誓:“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躬耕教坛,山海同心!”

创新成果托举教育未来

“登峰启智踏新程” 环节,3 位教育人展示杨浦区 “登峰计划” 的丰硕成果,勾勒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马波积极联动上汽等企业推进产教融合,创新研发教学用具,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专业技能,以 “技能报国、匠心筑梦” 为目标,培育符合产业需求的大国工匠;数学教师许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创新 “生活情境教学法”,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她表示 “要为科创中心建设,培养更多爱钻研、敢探索的数理人才”。

王晓燕从创办“燕语小栈” 教师成长平台,到领衔名校长基地,始终致力于教育经验的传递与共享,她设计系列培训课程、搭建校际共研平台,帮助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登峰不是终点,而是为下一代铺就的阶梯”,王晓燕的话道出 “登峰计划” 的初心,她表示将继续与团队携手,托举杨浦教育攀登更高山峰。活动最后,三人与在场所有教师共同宣誓:“以创新为翼,以奋斗为楫,共创杨浦教育新未来!”

原标题:《聚焦 “育人心”,致敬 “筑梦人”,杨浦区教师节活动展现教育力量》

栏目主编:徐瑞哲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龚洁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