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交易大厅 摄影记者 陶磊
9月12日上午,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大厅内,“活力中国调研行”的记者们驻足观察,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仿佛奏响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旋律。这里,不仅是“上海价格”的诞生地,更是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
图说:交易大厅讲解期货交易 摄影记者 陶磊
“上海胶”价格直挂日本市场
“5月26日,日本大阪交易所(Osaka Exchange,简称OSE)正式挂牌上市“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不同于以往结算价授权需要进行汇率换算的方式,此次授权合约采用“上海胶”价格直挂的形式设计,授权合约直接跟随和反映“上海胶”期货价格。”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二部高级经理高一铭介绍,本次授权合约以制度创新实现“中国价格”直挂,丰富“中国价格、全球交易”的应用场景。
通过“人民币定价+日元结算”模式,既保留了人民币价格的核心定价地位,又避免境外投资者直接持有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有助于提升“人民币胶价”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计价的接受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一创新省去汇率换算环节,为全球产业链提供透明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据悉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在大阪交易所上市以来,累计成交4705手,日均持仓量570手,单日最高成交量1126手,单日最高持仓量1131手,其价格与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合约收盘价相关性超98%。
图说:参观上海期货博物馆 摄影记者 陶磊
“请进来”到“输出去”的开放之路
“十四五”期间,上期所国际化按下“加速键”:境外客户覆盖30余国,2024年QFI客户数同比增长60%。
原油期货2024年上海原油期货境外客户日均成交占比超两成,日均持仓占比近四成;市场参与者结构日益完善,法人客户日均成交占比超四成,日均持仓占比超七成,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规模稳居全球前三。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作为特定品种,同步面向境外交易者开放。这不仅填补了国内航运衍生品市场的空白,也丰富了国际集运市场风险管理的工具箱,得到了境外航运企业、外贸企业、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
在上期所的展板前,记者看到一组数据:2025年1-8月,上期所(含上期能源)期货和期权产品累计成交16.06亿手,成交金额达到170.0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和12%,市场份额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7%和36%。
图说:近期挂牌交易期货 摄影记者 陶磊
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
“期货市场不是虚的,它连着云南胶农、浙江外贸企业、山东炼油厂。”工作人员举例: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覆盖滇琼31市县,超百万户胶农受益;集运指数期货为航运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国荣物流一笔交易减亏15万元;“上海油”价格首次应用于油气市场管理,被自然资源部作为油气矿产矿业权出让收益起始价标准。
如今,上期所已上市25个期货、18个期权品种,其中5个品种直接对外开放,32个品种接纳QFI参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更推出WTI原油的“上海日中参考价”并配套日中参考价交易机制,体现了国际市场对于上海原油期货的认可。
交易大厅的玻璃幕墙上,映出浦东林立的高楼。这里跳动的每一个数字背后,是中国经济与全球市场的深度交融。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上海价格”正成为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稳定锚”。期货市场的十四五答卷,印证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大势——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发展的动能越来越足。
原标题:《活力中国调研行|期货市场“上海价格” 闪耀出海上期所国际化步伐铿锵》
栏目编辑:陈浩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陆常青
题图来源:摄影记者 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