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国为什么会出了孔子,却逐渐衰败?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关注春秋时期中等诸侯国——鲁国的衰败史。书名中的“陵迟”就是“逐渐衰败”的意思。之所以选择鲁国,一是因为它是孔子的母国,二是因为它是历史记载最丰富的中等诸侯国,三是因为它提供了春秋时期中等诸侯国衰败过程的典型案例。

本书在梳理鲁国政治演变史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下面这些问题:鲁国君主的权力为什么会逐渐下移至卿大夫?鲁国君臣面对内外压力,进行了哪些抗争?鲁国士人孔子是如何获知天命、起而行道的?战国时期的集权军国,是如何从周王朝的分权体制中生长出来的?书中对以上问题给出富有诚意的探索,值得春秋史乃至传统文化爱好者展卷研读。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刘 勋 著,中华书局出版

>>内文选读:

竖牛作乱复仇,叔孙穆子饥渴而死

前538年冬至前537年春,鲁国接连发生两件有密切关联的大事,一件是叔孙穆子去世,叔孙氏发生内乱;另一件就是“废中军”“四分公室”,也就是废止了由叔孙氏供养的中军,并且由三桓重新瓜分公邑。而要搞清楚这两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得从叔孙穆子出奔齐国说起。

当年,叔孙穆子害怕被他的兄长、叔孙氏族长叔孙宣伯牵连,于是在前575年穆姜叔孙之乱爆发多年前就孤身离开鲁国出奔齐国。叔孙穆子走到鲁地庚宗,遇到一个独居的妇人。叔孙穆子让这个妇人为自己做饭并在她家住下。两人发生男女关系之后,妇人问他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叔孙穆子告诉了她原因。妇人知道了叔孙穆子的身份和处境后,知道他不可能跟自己长相厮守,于是哭着送他上路。妇人后来生了一个孩子,给他取名“牛”。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一个单身女子带着一个私生子生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叔孙穆子到达齐国之后,受到重用,娶了上卿国氏的女儿为正妻,生了嫡长子孟丙、嫡次子仲壬。有一天,叔孙穆子梦见天塌下来压在自己身上,自己无法脱身。自己回头一看,看到有一个人,肤色黑,肩颈向前弯,深眼窝,公猪嘴。自己喊他说:“牛!来帮我!”那个人帮助自己脱身出来。叔孙穆子第二天醒来后,认真查看了他的随从,没有一个长得像梦中的那个人。他向随从们描述了那个人的长相,并且说“记住我说的这个人”。

等到前575年叔孙宣伯也出奔到齐国之后,叔孙穆子请他吃饭。叔孙宣伯说:“鲁国因为我们的先人的缘故,会保存我们宗族,一定会召你回国继任族长。如果鲁国来人召你回去,你会怎样?”叔孙穆子回答说:“我这样希望很久了。”后来鲁国派人来召叔孙穆子,叔孙穆子抛下妻子国姜和两个儿子就偷偷回国了。

叔孙穆子成为叔孙氏族长之后,当年庚宗那个跟他有过一段情缘的妇人打听到了消息,于是带着已经是少年的牛来见叔孙穆子,借口是来进献一只野鸡。按照当时的礼数,只有男子能够以野鸡作为礼物,因此妇人的用意是想表明自己经有了儿子。叔孙穆子一见这个妇人,肯定认出了她,又看到她手持着野鸡,心领神会,于是顺势问她有没有儿子。妇人回答说:“我的儿子已经长大了,能够捧着野鸡跟着我了。”叔孙穆子让她的孩子进来见面,就是先前梦到的那个人。叔孙穆子没有问他的名字,直接喊了一声:“牛!”那孩子答道:“唯!”叔孙穆子心里明白,这就是自己的私生子,于是找来自己当年在齐国的那些随从,让他们来见证自己找到了梦中的救命恩人,然后就把这个叫“牛”的少年留了下来,担任“竖”(“竖”就是供使唤的小吏)。从只是让竖牛担任小吏来看,叔孙穆子并没有公开他与竖牛的父子关系。

竖牛就像当年季氏的公锄一样,工作勤勉,曲意奉迎,并且利用叔孙穆子由于不能与他相认而产生的愧疚感,因此深得叔孙穆子的宠信。竖牛长大之后,叔孙穆子让他掌握与族长直接相关的关键家政事务,比如贴身照顾叔孙穆子起居、入报消息、出宣命令等。

叔孙穆子在齐国的时候,结交了一个叫公孙明的好朋友。叔孙穆子偷偷回国之后,没有派人来迎接国姜,于是公孙明就娶了国姜。叔孙穆子听说之后很生气,因此就没有立即接回孟丙、仲壬。后来孟丙、仲壬长大了,叔孙穆子那时候也已经释怀了,才派人把他们从齐国接了回来。叔孙穆子回国之后又纳了妾,生了孩子,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叔孙氏族长的叔孙昭子。

总结起来,叔孙穆子家中有三拨儿子,最年长的是私生子竖牛,是叔孙穆子逃亡期间与庚宗妇人所生,然而并未得到公开相认;第二拨是嫡长子孟丙、嫡次子仲壬,是叔孙穆子在齐期间与嫡妻国姜所生;第三拨是包括叔孙昭子在内的其他庶子,是叔孙穆子回国之后与在鲁所纳之妾所生。由于竖牛是私生子,而且身份没有公开,因此不可能成为继承人,所以当时第一顺位继承人就是嫡长子孟丙,第二是嫡次子仲壬,然后是其他庶子。

大概就在前539年秋叔孙穆子劝季武子善待小邾穆公后不久,叔孙穆子在丘莸这个地方打猎,回家之后就病倒了。从这时起,到前538年底去世为止,叔孙穆子一直卧病在床,而在卧房内贴身照顾他的就是他非常信任的竖牛。竖牛不仅掌握着叔孙穆子的生活起居,还控制着卧房的人员进入,也就是说,竖牛能决定谁能入内见到叔孙穆子。

隐忍多年的竖牛看到时机终于成熟,于是开始实施他的复仇计划。从竖牛后面的行为倒推,他想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成为叔孙氏实际上的领导者,因为他是叔孙穆子最年长的儿子,而且才智方面也是最出众的,他在叔孙氏隐藏身份、曲意奉迎叔孙穆子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要得到他认为本来就应该拥有的东西。

第二是报复叔孙穆子当年对他母亲的始乱终弃,要让叔孙穆子也尝一尝他们母子曾经历过的饥寒交迫的日子,这从他最终逼死叔孙穆子的方式就可以看出来。

竖牛首先强迫嫡长子孟丙跟他结盟,要求孟丙日后成为族长时顺从自己。孟丙拒绝了竖牛,不过也没有向叔孙穆子告发,但竖牛已经下决心除掉这个他本来就仇恨的异母弟弟。

久病不起的叔孙穆子打算立孟丙为继承人,考虑到孟丙还没有和诸大夫开始交际往来,于是下令要孟丙铸造一口大钟,并邀请诸位卿大夫来叔孙氏家参加以大钟落成为主题的享礼,以此确立孟丙的继承人地位。

孟丙在铸好了钟、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之后,让竖牛进寝室去请示举行享礼的日期。竖牛进入寝室,并没有禀告这件事;从寝室出来之后,就假传叔孙穆子的话定下了享礼日期。

到了享礼那一天,宾客都来了,叔孙穆子在寝室里听到了钟声,觉得很奇怪,问竖牛是怎么回事。竖牛回答说:“孟丙在击钟招待北边那个女人(国姜)派来的人。”叔孙穆子大怒,挣扎着爬起来要冲出门去,竖牛赶紧用各种理由拦住他不让他出门。叔孙穆子越想越气,失去理智,等到宾客离开之后,就传出命令,要求家臣拘捕了孟丙,在宅邸外面把他杀死了。

孟丙死后,第一顺位继承人就是他的弟弟仲壬,但叔孙穆子还没有通过让仲壬去面见国君来公开确认仲壬的继承人地位。竖牛接下来强迫仲壬跟他结盟,仲壬也拒绝了竖牛,竖牛于是下决心除掉仲壬。

白玉环,战国时期,故宫博物院藏。

仲壬有一天跟鲁昭公的驾车人莱书在公宫游玩,见到了鲁昭公,鲁昭公赐给他一件玉环。仲壬得到玉环之后,将玉环交给竖牛,让他拿进去给叔孙穆子看。竖牛进入寝室之后,并没有把玉环给叔孙穆子;从寝室出来之后,却假传叔孙穆子的话,命令仲壬把玉环佩戴在身上。

在此之后有一天,竖牛对叔孙穆子说:“您发令让仲壬去见国君,确立他的继承人地位,如何?”叔孙穆子说:“为什么突然说这个?”竖牛说:“您不让他去见国君,他已经自己去见过了,国君给了他玉环,他已经自己佩戴上了。”叔孙穆子以为仲壬是迫不及待想要确立自己的继承人地位,勃然大怒,于是下令驱逐仲壬,仲壬出奔到了齐国。

后来叔孙穆子病危,竖牛暴露出自己最残忍的一面,开始不给叔孙穆子吃饭喝水。叔孙穆子终于意识到竖牛是来报仇的,于是命令召回仲壬立为继承人。竖牛答应了叔孙穆子,但是出来之后并没有传令。

家宰(家臣主管)杜泄听说叔孙穆子情况不好,设法以进献食物为名进了寝室,见到了叔孙穆子。叔孙穆子告诉杜泄,自己又饿又渴,从床边拿起一柄戈授予杜泄,命令杜泄去杀了竖牛。长期被叔孙穆子冷落的杜泄抱怨说:“当年是您自己求他来的,如今为何又要除掉他?”这时竖牛冲了进来,说:“他老人家病得很重,不想见人。”于是让杜泄把食物放在厢房退出去。

竖牛不把食物进献给叔孙穆子,而是把食物倒掉,做出叔孙穆子已经吃完的样子,然后命人把空的餐具端出去。从冬十二月二十六日起,叔孙穆子就没吃没喝。到二十八日,叔孙穆子饥渴而死。竖牛立了庶子叔孙婼为新族长,也就是叔孙昭子,然后自己做他的辅相。

原标题:《春秋鲁国为什么会出了孔子,却逐渐衰败?》

栏目主编:朱自奋

文字编辑:蒋楚婷

本文作者:刘 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