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最新教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打开了重要窗口。

「体系构建与学理特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编排体系既延续了前四卷的编纂风格,又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的鲜明特色。

一是专题设置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全书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开篇专题,系统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及其世界贡献,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这一安排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核心地位。随后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专题,从动力机制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阐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双轮驱动。

理论体系的构建是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第五卷的专题设置体现了“总—分—统”的严密逻辑:总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分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最终统揽于党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

二是内容选择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

第五卷收录的部分著作系第一次公开发表,记录了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谋划和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

特别是,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专题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科学分析。这一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具有重大学理价值。

三是学理支撑彰显深刻性和彻底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关键在于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现了体系化、学理化的理论特质。

第五卷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文化底蕴与文明根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集中展现“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特别在“第二个结合”方面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一是中华文明特性的新概括。

在“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专题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概括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不仅是对中华文明本质特征的科学把握,也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重要理念,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治国理政的宝贵资源。

二是文化融通的新境界。

第五卷中体现的“两个结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这种结合既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思想的力量往往深藏于文化的土壤之中。第五卷展现的理论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深深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了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明根基。

三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新视野。

第五卷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这种文明观既源于中华文明“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传统理念,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是“两个结合”在国际领域的生动实践。

「核心议题与理论突破」

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系统阐述、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分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创新内容。

第五卷在第一专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及其世界贡献。这一专题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基础,又结合新的实践进行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在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专题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科学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抓住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回答了在新发展阶段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进一步看,第五卷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和新质生产力时,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它不是书斋里的抽象推理,而是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

「全球视野与文明贡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为人类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化。

第五卷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实践路径。这一理念超越零和博弈、冷战思维、霸权主义的旧式国际关系理念,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二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

第五卷阐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各国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共识。它尊重各国历史文化和国情差异,强调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存。

三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推进。

第五卷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进展。三大倡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了确定性、稳定性和正能量。在此基础上,中国进一步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犹如思想桥梁,连接当下与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一步步转化为合作项目、制度安排和价值共识。

总之,理论的价值在于回答时代之问,思想的力量在于指引前进方向。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重要举措,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进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基层党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涛)

原标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栏目主编:王多

本文作者:吴涛

题图来源:新华社